基于硅谷银行模式的我国科技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硅谷银行模式的我国科技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国家向“创新驱动”转化的战略布局突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同时金融市场也随着国家经济变化形势进行不断深化变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建立金融科技扶持体系。而科技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科技银行正是满足这种金融创新安排的需要,将科技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填补了银行现有金融功能体制的空白。科技银行是指专为具有发展周期性独特创新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项目、创业企业等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这包括技术的引进,新产品的研发与测试,成果的转化直至实现产业经营等各个阶段,为其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的银行机构。因此,研究科技银行的发展问题将成为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系统的研究了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制约因素。首先,论文主体以科技银行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性为出发点,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银行产生的背景、功能性质及制度特征。其次,剖析美国科技银行的成功模式和我国科技银行发展历程,通过客户筛选方式、风险控制体制和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其中,科技银行不成熟的经营方式和缺乏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决策和贷后监管是制约其成熟发展的内在原因;相关政策法规和僵化的监管体制等外部环境则更深层次的制约其成熟发展。最后,相应地提出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度从而改善适应科技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转变科技银行对科技金融的观念和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提高自身团队建设等措施,从而突破科技银行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科技银行 硅谷银行 科技创新 风险投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思路12-14
- 1.3.1 主要研究方法12-13
- 1.3.2 结构安排13-14
- 第2章 科技银行的相关理论14-19
- 2.1 科技银行概念的界定14
- 2.2 科技银行的性质及功能14-15
- 2.2.1 政策性14
- 2.2.2 专业性14
- 2.2.3 商业性14-15
- 2.3 我国发展科技银行的必要性分析15-16
- 2.3.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成因15
- 2.3.2 我国成立发展科技银行的政策背景15-16
- 2.4 我国发展科技银行的适用性分析16-19
- 2.4.1 科技银行能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16-17
- 2.4.2 间接金融体系下科技银行更具可行基础17
- 2.4.3 科技银行在成本与效率方面更具优势17-19
- 第3章 硅谷银行的主要模式分析19-26
- 3.1 美国硅谷银行的发展历程19-22
- 3.1.1 美国硅谷银行的由来19-20
- 3.1.2 硅谷银行的演进20-21
- 3.1.3 硅谷银行的成熟21-22
- 3.2 硅谷银行模式独特性分析22-25
- 3.2.1 硅谷银行的运营模式22-23
- 3.2.2 硅谷银行的盈利模式23-24
- 3.2.3 硅谷银行模式的风险控制24-25
- 3.3 硅谷银行成功模式的启发借鉴25-26
- 第4章 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26-36
- 4.1 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现状26-30
- 4.1.1 我国科技银行的历史历程26-27
- 4.1.2 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现实考察27-30
- 4.2 当前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现状与硅谷银行的比较分析30-34
- 4.2.1 二者的相似之处30
- 4.2.2 二者的相差之处30-32
- 4.2.3 二者相差的原因32-34
- 4.3 我国科技银行存在的问题34-36
- 4.3.1 业务的拓展被有关法律法规所束缚34
- 4.3.2 科技银行风险经营意识与理念文化的匮乏34
- 4.3.3 科技信贷评估方法欠缺34-35
- 4.3.4 不完善的科技银行贷后风险监管机制35-36
- 第5章 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瓶颈因素实证分析36-42
- 5.1 监管体制的僵化36
- 5.2 不成熟的科技银行经营方式36
- 5.3 科技信贷动态决策模型36-38
- 5.3.1 基本假设36-37
- 5.3.2 科技项目的价值37
- 5.3.3 在第n阶段的投资37-38
- 5.4 科技业务贷后监管量化分析38-40
- 5.5 以上海浦发硅谷科技支行为例进行仿真实例40-42
- 5.5.1 传统净现值法对该科技项目进行评价40-41
- 5.5.2 科技信贷决策模型对该项目进行评价41-42
- 第6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42-45
- 6.1 建立健全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42
- 6.1.1 健全有关配套法律法规42
- 6.1.2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科技银行的扶持力度42
- 6.2 转变观念和树立正确的科技金融观42-43
- 6.2.1 巩固银行关于风险文化理念方面的发展42-43
- 6.2.2 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43
- 6.3 创新科技银行的业务模式43
- 6.3.1 构建并完善科技信贷评估方法43
- 6.3.2 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跨平台合作体系43
- 6.4 加强科技银行风险管理43-45
- 6.4.1 搭建多元化的风险防控机制43-44
- 6.4.2 完善风险投资市场以有效防控风险44-45
- 第7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0
- 在学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秀婷;;科技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初探[J];现代商业;2010年05期
2 高波;李莉;商文瑜;;关于建立西安科技银行的调研报告[J];西部金融;2010年08期
3 王中华;胡晓峰;;真正的科技银行——记全国农行系统及江苏省内首家科技银行农行无锡科技支行[J];现代金融;2011年08期
4 谢林林;廖颖杰;;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关系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5 洪青;;地方性科技银行机构的发展模式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年11期
6 谢林林;;我国科技银行发展路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2年01期
7 朱鸿鸣;赵昌文;姚露;付剑峰;;中美科技银行比较研究——兼论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银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0期
8 朱鸿鸣;赵昌文;肇启伟;;科技银行是什么?——兼论如何建设科技银行[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3期
9 谭中明;宋俊;;江苏科技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20期
10 朱鸿鸣;赵昌文;;科技银行中国化与科技银行范式——兼论如何发展中国的科技银行[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成国;李伟;董群;金晓芳;;南京地区科技银行发展模式创新研究[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珂;我省首家科技银行正式运营[N];福建日报;2013年
2 记者 朱文彬;鼓励民资探索成立科技银行[N];上海证券报;2013年
3 扬州农行开发区科技支行课题组 王琼;浅谈科技银行创建初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江苏经济报;2013年
4 本报通讯员 王鸿雁;打造地方标杆式科技银行[N];金融时报;2014年
5 实习记者 卿志军 李洋 本报记者 李银雁;南宁科技银行呼唤风险投资新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6 袁京力;科技银行搁浅[N];财经时报;2007年
7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尽快设立科技银行[N];证券时报;2007年
8 何慧;成立科技银行不能“拍脑门”[N];上海金融报;2008年
9 赵红梅邋段寅燕;科技银行酝酿试点:“3+2”机制推进[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俊彦 黄基尧 钟燕;考虑设立科技银行[N];东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亦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喻翔宇;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李胜楠;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唐沁;贵州省科技银行风险控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金晓芳;科技银行信贷机制创新与政府支持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海莹;基于硅谷银行模式的我国科技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丹;中美科技银行主要模式的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马洁;科技银行贷款定价及运行模式探讨[D];山东大学;2014年
8 孙垒;我国科技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投资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6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80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