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金融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广东21个地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09 22:26

  本文关键词:金融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广东21个地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金融 金融产业集群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21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深入分析2007-2012年间广东各市金融产业集群水平和特征,并对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金融圈的金融产业集群程度较高,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区域辐射力度仍有待增强。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金融系;
【关键词】区域金融 金融产业集群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分类号】:F832.7;F127
【正文快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促进金融产业的集群发展,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实体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借助《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的契机,省内各市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快了完善金融体系和和打造金融产业集群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鹏飞;;广东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与空间依赖性研究——基于2000-2011年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南方金融;2012年12期

2 潘辉;冉光和;张冰;李军;;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李思敏;;金融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年07期

2 李苑;;福建省金融服务业集聚评价及效应分析——基于综合评价法的考察[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3期

3 李芳芳;;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晋阳学刊;2013年06期

4 张晓燕;;金融资源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论青岛市金融集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影响[J];公司金融研究;2015年01期

5 谢家泉;;基于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科技效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4期

6 周莎丽;;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2015年19期

7 高新尧;;成都吸引外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年03期

8 刘伟宏;王芳;;论福建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莆田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翟艳;黄解宇;;金融集聚对市场一体化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4年33期

10 翟艳;黄解宇;;金融集聚、融资结构与融资比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4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宏;山西省金融集聚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2 尹梦璇;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张漫;重庆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梁微微;我国金融集聚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苟小兰;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周宇蔚;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牛传涛;金融集聚与城镇化空间计量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李大龙;基于DEA的区域金融产业系统发展效率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艺;李靖霞;李林;;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年02期

2 刘淑芳;史瑛;刘治国;;金融地理视角下中国信贷供给的区域效应研究[J];金融论坛;2009年06期

3 苏李;臧日宏;闫逢柱;;中国金融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分析——基于地理集聚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雷鹏;;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5 王修华;黄明;;金融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一个金融地理学的分析框架[J];经济地理;2009年11期

6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7 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周兵,蒲勇健;一个基于产业集聚的西部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9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国的经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10 朱英明;;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技术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的城市竞争力战略[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6期

2 ;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J];求知;2003年12期

3 买忆媛,聂鸣;产业集群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2期

4 周永生,蒋蓉华;运用产业集群原理推进中小企业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3年11期

5 钱平凡;产业集群的重要效应和战略应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87期

6 厉无畏;产业集群内涵与中国培育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路[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朱灏;论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及实践意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刘继云;;江西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11期

9 陈朝宗;产业集群的社会学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唐赤华;关于以品牌为导向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华友;;产业集群演化中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徐斌;李燕芳;;产业集群的识别研究述评[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3 胡志磊;王淼;;县域经济中产业集群问题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袁其刚;朱启荣;张伟;刘斌;李金萍;荆荣梅;谢仕伟;;加快山东省产业集群科技知识溢出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龚绍东;;“蜂巢型结构”:产业集群生成的原生形态解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原毅军;董琨;;价值链视角的临港产业集群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刘长松;;试论政府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作用——以大唐镇袜业产业集群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张宏;;产业集群培育的路径与政府作用[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婷;长沙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刘清敏 见习记者 马连鹏;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N];大连日报;2005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钱平凡;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N];经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邹建锋;产业集群:政府不要帮倒忙[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课题组;产业转移带动产业集群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6 白竞;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到18个[N];承德日报;2006年

7 通讯员 王晓光 记者 东文;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N];承德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 王晓光 记者 成玉;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N];承德日报;2007年

9 黄树青;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N];承德日报;2007年

10 贾存斗邋吴广仁;市场主角与助推器 产业集群成就核心竞争力[N];中国工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耀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翁智刚;产业集群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唐华;产业集群论[D];四川大学;2004年

4 赖磊;战略管理视角的产业集群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陈荣仲;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舸;产业集群的生态演化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爱杰;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组织生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会敏;中国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9 单双;临时性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霍苗;产业集群衰退过程中的企业非合作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明;产业集群边界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2 马腾云;产业集群空间网络布局与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高全顺;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世先;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品牌研究[D];西华大学;2009年

5 祖旭东;沈阳市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6 沈松嵩;嵊州市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志强;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赵艳慧;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王树华;产业集群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赵峥;产业集群演变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3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823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