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0:40

  本文关键词: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地市场化流转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 激励与保障


【摘要】:如何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我国农业由超小规模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兼顾农地市场化流转中转入与转出(退出)方农户利益的问题,建立农地市场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是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制度创新、社会保障、政策性金融等理论为支撑,提出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以“退有保障、进有支持”为基本思路,采用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国家、集体和农户共同缴存农地流转公积金形式,构建农地市场流转激励与保障机制,其目的是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与城乡一体化持续良性发展。本文首先在充分界定农地市场化流转、农地流转公积金等概念,并对国内外公积金制度形成脉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揭示公积金制度自身优势特点对于解决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中政策激励与保障不足问题的适用性。其次,为明确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剖析了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政策现状及问题,并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视角探讨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的可行性。再次,在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总体思路与方案构想,并围绕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三个核心部分内容,即资金归集、资金使用及管理运作模式,展开具体内容设计与研究。最后,针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运行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机制设计,以及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视角探讨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的实现形式,提出建立该制度的配套保障措施。为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总体方案设想与农地流转公积金政策性贷款定价模型构建的阐述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宏观层面农地市场化流转激励与保障政策现状、问题分析和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主体能力分析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微观层面重庆江津区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政策实践探索分析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了广义定序逻辑斯蒂(Go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意愿的影响因素和缴存比例测算分析采用了Cox比例风险模型。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分析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激励与保障政策现状发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转出(退出)地农户的多元化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对重庆市江津区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政策探索案例分析,得到的主要启示是:财政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规范的农地流转制度与以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灵活退地保障政策等,是促进该地区农地市场化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其中关键因素。结合已有公积金制度特点分析发现,其政策性金融服务、多元化保障与科学化管理运作等优势特点,对解决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转出地农民权利保障缺失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励不足的问题具有一定适应性。(2)对9个省(区、市)496户农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中针对农地转入方和转出方的激励与保障内容符合多数农户的利益诉求。户主年轻、有农地经营借贷需求、参加了农业保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或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入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户主从业领域为兼业和非农业、没有过农地流转行为、没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劳动力占比较低、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所在村到附近城镇的距离较近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出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3)在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三方共同缴存的筹资机制中,国家财政已具备进行农民农地流转公积金财政转移支付的能力,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与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为农地流转公积金集体缴存奠定了基础。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样本地区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意愿分析发现,多数农户具有参与该项公积金缴存的意愿与实际支付能力;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意愿主要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水平、农地流转风险认知、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的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测算了样本农户意愿缴存占三方共同缴存和占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10%,并估算了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年平均意愿缴存水平为956.34元。(4)基于贷合约交易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农地流转公积金贷款定价的因素主要包括借款人特征、贷款机构特征、农地特征及政策特征等四个维度。通过对基金管、信托、政策性银行及农村合作性金融等四种可能的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管理运作模式利弊比较分析后发现,采取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下设农地流转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运作管理模式更为适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探索性地提出了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结合我国农村具体实际对该制度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全新设计,并通过农地市场化流转激励与保障机制构建,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第二,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视角探讨了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的可行性,采用gologit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农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找出完善这一制度设想的着力点。第三,构建虚拟的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的市场环境,从横、纵向两个维度指标对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意愿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及缴存比例测算,为开拓农地货币化福利保障方式与完善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三方缴存比例设计提供了现实依据。
【关键词】:农地市场化流转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 激励与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8
  • 第一章 导论18-35
  • 1.1 研究背景18-21
  • 1.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地流转计划机制的弊端18
  • 1.1.2 农地市场化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18-19
  • 1.1.3 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农户激励与保障政策问题19-21
  • 1.2 研究目的、意义21-24
  • 1.2.1 研究目的21
  • 1.2.2 研究意义21-24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24-31
  • 1.3.1 国外研究动态24-27
  • 1.3.2 国内研究动态27-30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30-31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31-34
  • 1.4.1 研究思路31-33
  • 1.4.2 研究方法33
  • 1.4.3 数据来源说明33-34
  •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34-35
  • 第二章 理论基础35-52
  • 2.1 相关概念界定35-36
  • 2.1.1 农地市场化流转35
  • 2.1.2 住房公积金35-36
  • 2.1.3 农地流转公积金36
  • 2.2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理论依据36-40
  • 2.2.1 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36-37
  • 2.2.2 农地市场流转与政府制度供给37-38
  • 2.2.3 社会保障理论38
  • 2.2.4 政策性金融理论38
  • 2.2.5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相关理论38-40
  • 2.3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40-44
  • 2.3.1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分析40-42
  • 2.3.2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42-44
  • 2.4 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对农户激励与保障机理分析44-47
  • 2.4.1 对农地转入方政策激励的内在机理44-46
  • 2.4.2 对农地转出方权利保障的内在机理46-47
  • 2.5 公积金制度对解决农地市场化流转问题的作用分析47-49
  • 2.5.1 公积金制度的形成与演进47-48
  • 2.5.2 公积金制度政策性金融服务对农地转入方的激励作用48
  • 2.5.3 公积金制度多元化保障服务对农地转出方的保障作用48
  • 2.5.4 公积金制度科学化管理对农地流转双向保障机制的长效作用48-49
  • 2.6 国际农地流转政策干预模式、经验与启示49-52
  • 2.6.1 人地关系划分视角下典型国家农地流转政策干预模式49-50
  • 2.6.2 农地流转积金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50-52
  • 第三章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52-74
  • 3.1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政策现状分析52-56
  • 3.1.1 农地市场化流转政策演变与宏观激励政策导向52-53
  • 3.1.2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财政激励政策现状53-54
  • 3.1.3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金融激励政策现状54-56
  • 3.2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农户权利保障现状分析56-58
  • 3.2.1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宏观保障政策导向56-57
  • 3.2.2 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户基本权利保障现状57-58
  • 3.3 激励与保障政策作用下农地市场化流转发展现状分析58-61
  • 3.3.1 农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58-59
  • 3.3.2 农地流转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59-61
  • 3.3.3 农地流转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61
  • 3.4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政策问题分析61-64
  • 3.4.1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尚未形成61-62
  • 3.4.2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金融政策激励机制尚未健全62-63
  • 3.4.3 农地市场化流转的多元化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63-64
  • 3.5 农地市场化流转激励与保障政策探索的案例分析:以重庆江津区为例64-72
  • 3.5.1 案例选取与调查方法64-65
  • 3.5.2 重庆市江津区农地市场化流转现状65-66
  • 3.5.3 重庆市江津区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政策探索66-70
  • 3.5.4 重庆市江津区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70-72
  • 3.5.5 重庆市江津区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政策中的经验借鉴72
  • 3.6 本章小结72-74
  • 第四章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分析74-89
  • 4.1 研究视角与思路74-75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75-77
  • 4.3 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意愿的约束条件分析77-79
  • 4.3.1 农户参与农地转入意愿的约束条件分析77-78
  • 4.3.2 农户参与农地转出意愿的约束条件分析78-79
  • 4.4 基于农户参与约束条件的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初步设想79-80
  • 4.4.1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激励政策内容设想79
  • 4.4.2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保障政策内容设想79-80
  • 4.5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80-87
  • 4.5.1 变量选取80-82
  • 4.5.2 模型设定82-83
  • 4.5.3 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83-87
  • 4.6 基于农户流转愿意的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可行性分析87-88
  • 4.7 本章小结88-89
  • 第五章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总体思路与方案构想89-101
  • 5.1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前提条件89-91
  • 5.1.1 农地使用权确权登记89-90
  • 5.1.2 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合法化90
  • 5.1.3 农地市场化流转交易平台搭建90-91
  • 5.2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91-92
  • 5.2.1 坚持农地用途不变原则91
  • 5.2.2 鼓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原则91
  • 5.2.3 坚持农民生存权利保障原则91-92
  • 5.2.4 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92
  • 5.3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的总体方案92-96
  • 5.3.1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的性质92-94
  • 5.3.2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功能定位94
  • 5.3.3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资金归集94-95
  • 5.3.4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资金使用95
  • 5.3.5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保值增值95-96
  • 5.3.6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96
  • 5.4 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机制96-100
  • 5.4.1 农地流转公积金对农户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激励与保障机制96-98
  • 5.4.2 农地流转公积金与农地市场化流转中介平台的互动机制98
  • 5.4.3 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运行的监督机制98-100
  • 5.5 本章小结100-101
  • 第六章 农地流转公积金资金归集及缴存比例测算101-128
  • 6.1 农地流转公积金资金筹集的理论分析框架101-103
  • 6.1.1 农地流转公积金三方共同缴存的理论分析101-102
  • 6.1.2 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的理论分析102-103
  • 6.2 农地流转公积金参与主体的缴存能力分析103-109
  • 6.2.1 国家财政缴存能力分析103-104
  • 6.2.2 集体经济组织缴存能力分析104-106
  • 6.2.3 农户缴存能力分析106-109
  • 6.3 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意愿水平的测算模型构建109-117
  • 6.3.1 相关文献回顾109-110
  • 6.3.2 测度指标选取110-111
  • 6.3.3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111-114
  • 6.3.4 问卷设计、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114-116
  • 6.3.5 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116-117
  • 6.4 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117-123
  • 6.4.1 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的意愿水平分布117-118
  • 6.4.2 农户意愿缴存占三方共同缴存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118-121
  • 6.4.3 农户意愿缴存占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121-123
  • 6.5 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缴存意愿水平测算与可行性分析123-126
  • 6.5.1 样本农户缴存意愿水平测算与可行性分析123-125
  • 6.5.2 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缴存水平测算与可行性分析125-126
  • 6.6 本章小结126-128
  • 第七章 农地流转公积金资金使用及政策性贷款定价128-157
  • 7.1 农地流转公积金资金使用原则、条件及方式129-133
  • 7.1.1 农地流转公积金使用原则129
  • 7.1.2 农地流转公积金使用条件129-130
  • 7.1.3 农地流转公积金使用方式130-133
  • 7.2 农地流转公积金生存型保障资金使用133-137
  • 7.2.1 失地失业农民的确认133-134
  • 7.2.2 农流转公积金生存型保障金134-135
  • 7.2.3 农地流转公积金生存型小额政策性贷款135-137
  • 7.3 农地流转公积金发展型保障资金使用137-142
  • 7.3.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界定137-138
  • 7.3.2 农地流转公积金发展型农地经营性补贴138-140
  • 7.3.3 农地流转公积金发展型政策性贷款140-142
  • 7.4 农地流转公积金的贷款流程、贷后管理与还贷方式142-145
  • 7.4.1 农地流转公积金贷款流程与贷后管理142-143
  • 7.4.2 农地流转公积金贷款的还贷方式143-145
  • 7.5 农地流转公积金政策性贷款定价模型构建145-156
  • 7.5.1 贷款定价研究的相关经验与借鉴145-146
  • 7.5.2 农地流转公积金贷款定价的目标与原则146-147
  • 7.5.3 现行贷款定价模型对农地流转公积金贷款定价的适用性147-150
  • 7.5.4 农地流转公积金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信贷合约交易模型150-155
  • 7.5.5 农地流转公积金贷款定价的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155-156
  • 7.6 本章小结156-157
  • 第八章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管理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机制设计157-169
  • 8.1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管理运作模式选择157-162
  • 8.1.1 基金管理运作模式157-158
  • 8.1.2 信托管理运作模式158-159
  • 8.1.3 政策性银行管理运作模式159-160
  • 8.1.4 农村合作性金融管理运作模式160-162
  • 8.2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运行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162-164
  • 8.2.1 资金筹集风险162-163
  • 8.2.2 资金使用风险163-164
  • 8.2.3 管理运作风险164
  • 8.3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运行的风险防范机制设计164-168
  • 8.3.1 资金筹集风险防范机制164-166
  • 8.3.2 资金使用风险防范措施166-167
  • 8.3.3 管理运作风险防范机制167-168
  • 8.4 本章小结168-169
  • 第九章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的实现形式、配套保障措施169-174
  • 9.1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视角下公积金制度的实现形式169-171
  • 9.1.1“两权分离”:农地非市场化状态下的实现形式169
  • 9.1.2“三权分离”:农地经营权市场化状态下的实现形式169-170
  • 9.1.3“农地产权比例化”:农地产权市场化状态下的实现形式170-171
  • 9.2 建立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的配套保障措施171-173
  • 9.2.1 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地抵押融资合法化171
  • 9.2.2 搭建统一的农地市场化流转中介服务平台171-172
  • 9.2.3 构建多层次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风险保障体系172
  • 9.2.4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户籍制度172-173
  • 9.3 本章小结173-174
  •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74-178
  • 10.1 研究结论174-176
  • 10.1.1 公积金制度对解决农地市场化流转问题适用性的结论174
  • 10.1.2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结论174
  • 10.1.3 农地流转公积金三方缴存能力分析的结论174-175
  • 10.1.4 农地流转公积金政策性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的结论175
  • 10.1.5 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管理运作模式选择的结论175-176
  • 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176-178
  • 10.2.1 研究不足176
  • 10.2.2 研究展望176-178
  • 参考文献178-186
  • 附录186-192
  • 致谢192-193
  • 作者简介193-194


本文编号:853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853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2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