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与债权人治理极限——来自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本文关键词: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与债权人治理极限——来自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技术创新能力 债权人治理技术极限 非线性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成长性的关键,也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动力源泉。本文选取2009—2012年作为研究期间,以高科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构念开发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动态技术能力与债权人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可以被解构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创新效应生成能力三个维度;债权人治理与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具备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债权人治理力度的上升有助于企业提高动态技术创新能力,但超过一定范围时,债权人治理开始对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抑制效应,即存在债权人治理极限。所以,优化债权人治理机制,寻求最优债权人治理契约安排,是企业提升动态技术创新能力的重点。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关键词】: 动态技术创新能力 债权人治理技术极限 非线性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4AWTJ01-10)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4YJC63013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40795)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02007)的资助
【分类号】:F273.1;F275;F8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面临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技术创新能力 的培育与提升是企业得以维系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动力。此背景下,企业如何持续地获取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亟待解决的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丞,杨玉音,刘国江;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2 白明琦,李春利;企业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J];国际航空;2000年05期
3 柴新建;构建全新平台 决胜技术创新能力[J];家电科技;2000年08期
4 孟庆伟,安会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02期
5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创建高新技术企业[J];山西科技;2000年01期
6 张茹苓;增强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年03期
7 刘焕荣;浅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8 文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我见[J];首都经济;2000年07期
9 张学文,张平,杨省贵,崔国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06期
10 梅小安,彭俊武;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势指标倍数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凤妮;高爱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龚慧伟;;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及对策[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李旭红;;增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袁建平;李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迎接入世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汪玉平;郝利军;;优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6 朱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庆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集团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颜君衡;宋文启;;“产、学、研”联合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赵金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对策[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光;唐福国;;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框架、指标与评价[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疆;新疆企业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N];经理日报;2007年
2 卢东(作者单位: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市场与贸易发展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个方面[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高炼芳 通讯员 方润高 记强;组建技术中心增强创新能力[N];广东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王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N];南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璐瑶;研发力量助推技术创新能力[N];贵州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郑毅 丁艳红 杨耀东;应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湖北日报;2009年
7 记者 吴高斌;黄石港区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黄石日报;2010年
8 记者 马骏 通讯员 徐海鹏;我市十项目共获创新基金680万 将使我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大提升[N];泰安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静宇;技术创新能力:关注中国企业经验[N];中国企业报;2011年
10 通讯员 张海洋 记者 张希 张璐;我市新增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N];南京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姜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模型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段志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波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罗正清;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赫;中小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路径演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王静;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谢越;吉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马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构建与系统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奇志;提高株化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任小娟;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7 王瑛;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务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高萍;产业集聚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胡小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政府扶持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刘栗池;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3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87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