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不良资产零回收和非零回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3:03

  本文关键词:不良资产零回收和非零回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良资产 零回收 非零回收 影响因素 快速处置


【摘要】:不良资产处置不仅是金融机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而且是政府和金融机构走出金融困境,走向正常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目前国内最大的违约损失率数据库——Loss Metrics数据库,针对我国不良资产违约回收率非对称U型Beta分布的特征,研究不良资产的零回收及非零回收的回收率高低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违约回收率的零回收判别模型和非零回收计量模型,辨识影响因素和估算其贡献度大小。实证结果表明,零回收和非零回收的影响因素和贡献度方面有诸多不同,判别零回收的重要因素是债务五级分类、债务人是否陷入经营停顿、以及债务人所在地区是否存在区域性困难;而非零的回收率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所在区域、经营状况、债务规模、债权转让和担保方式。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不良资产回收背后的规律,而且有助于高效率地处置不良资产。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诚中科信用风险与数据分析实验室;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不良资产 零回收 非零回收 影响因素 快速处置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3247,7127122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20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015)
【分类号】:F831.2
【正文快照】: 引言不良资产的日常管理、清收和商业估价、拍卖是金融风险控制的关键一环,其核心在于违约损失率(LossGiven Default,LGD)的度量和研究,同时违约损失率也是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风险计量参数。次贷海啸、欧债危机和巴塞尔资本协议III推出的背景之下,违约损失率的计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东浩;中国金融不良贷款损失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志超;;逐步判别的企业债务违约损失率模型分析[J];北方经贸;2015年04期

2 周东山;LGD、IRB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5年02期

3 王洪渠;安仲文;张立林;;违约损失率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J];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4 代太山;陈敏;杨晓光;;不同担保类型之下违约损失率的结构特征:针对中国的实证[J];南方经济;2008年08期

5 黄彬虎;李谦;;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债项评级方法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郭蔚文;童中文;;AIRB法中的LGD度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8期

7 罗晓光;孔慧;张志超;;基于PSO_SVM的企业债务违约损失率判别模型[J];投资研究;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奎;银行卡对消费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陈晓静;中国消费信贷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何旭彪;VaR风险耦合理论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石智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内部评级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冯谦;信用风险测度和信用衍生产品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潘新民;中部地区分行级商业银行核心风险防控与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季峰;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违约概率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陈暮紫;我国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计量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孟凡祥;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子骁;抵押品对信用风险因子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瑞;我国违约损失率(LGD)相关问题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小林;商业性收购不良资产回收率特征及预测模型[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定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叶晓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损失率(LGD)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小琴;违约损失率研究及在我国的实践[D];厦门大学;2006年

7 李波;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与支持向量机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刘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9 魏红涛;湖南省个人消费信贷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何鹏;论我国贷款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D];北京工商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国外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2 张晓文;试析打包出售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运用[J];福建金融;2002年06期

3 陈忠阳;违约损失率(LGD)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4 武剑;内部评级法中的违约损失率(LGD)模型——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5 吴青;;《巴塞尔协议Ⅱ》、内部信用评级及小企业贷款[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6 杨军;程建;潘俊武;;违约损失率模型开发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7 姚岳;徐泓;张赞军;;不良资产定价模型的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杨涤,黄跃民;国有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初探[J];上海国资;2004年07期

9 阎虹;日韩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措施对我国的启示[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945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945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