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信任的网商信用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22 10:20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网络信任的网商信用评价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主流趋势。一方面,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另一方面,目前网络上存在许多网商进行欺诈交易、恶意炒作等信用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十分不利于发展电子商务。对此,各大网站推出一系列网商信用评价模型,这些模型使用起来简单,适用性强,因而受到各大网站的欢迎并使用,但仍然存在诸如验证买卖双方身份的条件不对等的信用评价漏洞。针对传统信用评价模型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基于社会网络信任评价模型。首先,本文介绍了网商信用评价基本理论,给出信用和信任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信用风险的定义、内涵及信用风险的来源,引出网商信用评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估网商的信用是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结合信用和信任的特性,提出评估网商信用的原则,设计出一套网商信用评价指标,并利用AHP对网商信用评价指标赋权。其次,本文对社会网络信任模型展开研究,首先介绍社会网络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网络定义及社会网络理论,强调了社会网络在网商信用评价领域的适用性及合理性。接着给出社会网络中信任传递和聚合模型,并举例说明信任传递和聚合模型在补全残缺信任信息的运用。然后,本文提出基于相对信任的网商残缺信息补全方法、基于平均信任的专家权重计算方法和基于信任的网商信用评价方法。充分考虑网商信用评价信息的缺失现象,利用社会网络原理,计算相对信任度和平均信任度,进而补全残缺的网商信用评价矩阵。并利用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集结各体信用评价矩阵为群信用评价矩阵,形成最终信用评价值。最后,用实证验证本文提出的网商信用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同时对本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正视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社会网络 信任 网商信用 评价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2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7
- (一) 选题背景8-9
- (二) 网商信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 网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9-12
- 2. 网商信用评价模型方法研究综述12-14
- (三) 研究问题14-15
- (四) 研究内容和框架15-17
- 1. 研究内容15-16
- 2. 研究框架16-17
- 二、网商信用评价基本理论17-33
- (一) 网商信用评价的基本范畴17-21
- 1. 信用的相关研究17-18
- 2.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18-19
- 3. 网商信用评价19-21
- (二) 网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21-29
- 1. 网商信用评价的原则21-22
- 2. 网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2-24
- 3. 网商信用评价指标权重获取方法24-29
- (三) 网商信用评价方法比较分析29-33
- 1. 基于博弈论的信用评价方法29-30
- 2.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信用评价方法30
-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用评价方法30-33
- 三、社会网络信任模型研究33-44
- (一) 社会网络基本理论33-37
- 1. 社会网络理论33-34
- 2. 社会网络信任分析34-37
- (二) 社会网络中信任传递与聚合37-44
- 1. 二元信任函数的运算规则37-41
- 2. 信任传递模型41-42
- 3. 信任集结模型42-44
- 四、基于社会网络信任的网商信用评价方法44-49
- (一) 基于相对信任的网商信用残缺信息补全方法44-45
- 1. 相对信任度计算模型44-45
- 2. 网商残缺信用评价信息补全模型45
- (二) 基于平均信任的群体专家权重计算方法45-46
- 1. 平均信任度计算模型45-46
- 2. 专家权重赋值46
- (三) 基于信任的网商信用评价模型介绍46-49
- 1. 网商信用评价模型46-47
- 2. 网商信用评价步骤47-49
- 五、实证研究49-54
- (一) 信用评价指标设计和指标权重获取49
- 1. 信用评价指标设计49
- 2. 信用评价指标权重获取49
- (二) 信用评价模型构建49-51
- 1. 确定评价对象集A=网商信用评价49
- 2. 设定网商信用评价的评价等级域49-50
- 3. 构建信用评价模型50-51
- (三) 网商信用评价多属性决策过程51-54
- 六、总结与展望54-56
- (一) 本研究总结54-55
- (二)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达宇;夏晓旭;王婧;;用户在线评论数据挖掘的网商信用度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年Z1期
2 余s,
本文编号:1077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7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