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网络集群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3:24

  本文关键词: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网络集群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品牌危机 网络集群行为 心理契约破裂 企业危机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来知名品牌的危机问题频繁曝光造成巨大社会影响,使得企业遭受巨大质疑与损失,如归真堂的“活取熊胆事件”、福喜的“问题肉”等。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品牌危机事件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广泛传播,同时消费者也有越来越多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品牌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与加剧。例如2016年“315晚会”曝光“饿了么”黑心作坊,在央视曝光后不到两个小时,“饿了么”官方置顶微博评论数迅速突破7000条,“饿了么”百度搜索指数暴增到212901点,同比曝光前激增470%,百度舆情洞察提供的媒体指数也于次日达到最高值近3200点,较之前平均水平879点增长近260%。而消费者对于外卖平台可靠性的质疑及对其监管义务缺失的不满,使得危机事件对于品牌的负面影响不断发酵,“饿了么黑心作坊”迅速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谴责和质疑也被进一步放大,企业如何采取行动,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线上声讨、抵制等网络集群行为,对于涉事品牌形象形成再次冲击,也成为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尝试研究品牌危机背景下消费者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机制,并基于心理契约视角,尝试从齐美尔冲突理论出发对网络集群行为进行重新梳理,同时加入对企业危机应对策略的思考,从而构建出理论模型。采用准实验方法,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运用SPSS、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完成信度和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方差分析,以此来检验本文假设。研究发现:(1)品牌危机对消费者心理契约破裂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功能型品牌危机更易导致消费者交易型心理契约破裂,而价值型品牌危机更易导致消费者关系型心理契约破裂;(2)交易型心理契约破裂更易导致现实型网络集群行为,关系型心理契约破裂更容易导致非现实型网络集群行为;(3)企业应对策略对危机类型与现实型网络集群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上述结论为研究消费者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为企业更好地应对品牌危机指出方向。
【关键词】:品牌危机 网络集群行为 心理契约破裂 企业危机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2;F713.5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意义11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3
  • 1.4.1 研究思路11-13
  • 1.4.2 研究方法13
  • 1.5 研究创新点13-14
  • 2 理论与文献回顾14-23
  • 2.1 品牌危机14-16
  • 2.1.1 品牌危机的内涵14-15
  • 2.1.2 品牌危机的分类15-16
  • 2.1.3 品牌危机的相关研究16
  • 2.2 心理契约及其破裂16-18
  • 2.2.1 心理契约的定义16-17
  • 2.2.2 心理契约的分类17-18
  • 2.2.3 心理契约破裂的定义及相关研究18
  • 2.3 网络集群行为18-20
  • 2.3.1 集群行为定义及分类18-19
  • 2.3.2 网络集群行为定义及分类19-20
  • 2.4 企业危机应对策略的定义及相关研究20-21
  • 2.5 现有研究总结与评述21-23
  • 3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23-27
  • 3.1 研究模型23-24
  • 3.2 研究假设24-27
  • 3.2.1 品牌危机类型与心理契约破裂的关系24
  • 3.2.2 心理契约破裂与网络集群行为24-25
  • 3.2.3 企业应对策略的调节作用25-27
  • 4 实证研究27-47
  • 4.1 预测试27-30
  • 4.1.1 材料设计27-28
  • 4.1.2 量表设计28-30
  • 4.2 实验一30-36
  • 4.2.1 实验设计30
  • 4.2.2 样本概况30-32
  • 4.2.3 操作检验32
  • 4.2.4 信度和效度32-34
  • 4.2.5 假设检验34-36
  • 4.3 实验二36-47
  • 4.3.1 实验设计36-37
  • 4.3.2 样本概况37-39
  • 4.3.3 操作检验39
  • 4.3.4 信度和效度39-41
  • 4.3.5 假设检验41-47
  • 5 研究总结47-51
  • 5.1 研究结果47-49
  • 5.2 管理启示49-50
  • 5.3 研究局限50-51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 调查问卷56-63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永高;品牌危机的解决之道[J];中华商标;2002年05期

2 陈湘青;浅议品牌危机的特征与管理[J];江苏商论;2004年07期

3 程劲芝;论品牌危机的管理[J];广西轻工业;2004年06期

4 杨音;;如何化解品牌危机并在其中进行机会营销[J];学理论;2005年Z1期

5 崔鑫生;论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5年05期

6 宗永建;;跨国公司品牌危机:原因探析及其启示[J];江苏商论;2006年01期

7 李兴国;;从“感受”的视角解析品牌危机[J];国际新闻界;2006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品牌危机,未来的生存挑战[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06期

9 王梅;;突发性品牌危机的防范与处理[J];商场现代化;2006年26期

10 陈曙亮;陈颖杰;;品牌危机的心理学解读[J];商业时代;2006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鑫生;;“正品牌”和“负品牌”——论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淑贞;赵婷婷;;乳业品牌危机的后管理—打造品牌和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学安;化解“品牌危机”提升竞争力[N];中国审计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益广 新华日报 陆剑;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危机[N];市场报;2005年

3 刘益广;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危机[N];山西政协报;2005年

4 陆剑;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如影随形的品牌危机[N];新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董妮;施恩“质量门”后再曝“身份门”品牌危机频出法律风险加剧[N];华夏时报;2010年

6 易家言;怎么应对品牌危机[N];农民日报;2014年

7 吴学安;化解“品牌危机”需要未雨绸缪[N];中国审计报;2014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 方家平;洋品牌危机的中国视角[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吴学安;企业应对品牌危机提高质量是根本[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原国锋;如何应对品牌危机[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淑萍;多品牌危机事件对乳品行业信任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陈f^;社会化媒体中的品牌危机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锦逵;品牌危机的生成机制与管理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益盈;品牌危机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朱鸥;网络时代企业品牌危机新论[D];苏州大学;2008年

4 阮小峰;品牌危机应对及恢复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5 王倩楠;企业品牌危机效应与防范体系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萧仪;品牌危机可修复性研究: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感知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7 卜娜;新媒体时代食品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贺九群;可辩解型品牌危机中双面信息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9 刘颖颖;品牌承诺对品牌危机信息的抵御作用[D];暨南大学;2016年

10 罗碧霞;农产品品牌危机对竞争品牌的网络溢出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81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81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