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2:15

  本文关键词: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贸易隐含碳 失衡 碳排放强度 MRIO模型 SDA法 中国 日本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贸易隐含碳失衡导致的"碳泄漏"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构建贸易隐含碳失衡模型,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中国各行业完全碳排放系数均高于日本,并且绝大多数行业差距巨大;2总体上,虽然中国处于对日贸易的逆差方,但是在贸易隐含碳方面却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即中国同时处于对日贸易及贸易隐含碳的"双失衡"局面;3从行业来看,中国各行业对日贸易隐含碳均处于失衡状态。其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光学设备制造业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最大。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规模、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是推动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碳排放强度和进口规模效应则主要起到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应加大推广低碳生产技术力度,降低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同时优化生产以及贸易结构,以缓解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促进对外贸易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3071)
【分类号】:F752.7;X196
【正文快照】: 1引言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跨国分离愈发普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产品消费发生在进口国,但是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二氧化碳(即隐含碳)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却由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晶梅;王新影;;发达国家是否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碳排放——基于碳排放责任分摊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红蕾;翟婷婷;;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测算及失衡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7期

2 邓荣荣;;南南贸易增加了中国的碳排放吗?——基于中印贸易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4年01期

3 赵玉焕;王淞;;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许培源;王韬;;中英货物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与探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5期

5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6 邓荣荣;陈鸣;;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1997-2011年[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延恺;日元升值后如何发展中日贸易[J];纺织导报;1986年17期

2 吴献金;李妍芳;;中日贸易对碳排放转移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2期

3 赵玉焕;王淞;;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范金民;;十六至十九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J];明清论丛;2011年00期

5 孙洋;日本1988年和1989年部分稀有金属进出口总量及中日贸易情况[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0年04期

6 罗晃潮;日本华侨经济史的考察[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7 牛牧;;食品安全在中日贸易中的意义——访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食品部副总监朱海俊先生[J];中国食品工业;2009年06期

8 ;致读者[J];中国食品工业;2001年07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郭婧;;中日贸易往来的历史演进评述[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日贸易连续4年刷新记录 今年有望突破1200亿美元[N];国际商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胡心媛;2012年中日贸易暗淡收官[N];中国贸易报;2012年

3 徐长文 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中日贸易额持续下降 日企增加对东盟的投资[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特约评论员 黄亚南;中日贸易可以促进产业升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本报驻东京记者 李玉川;不希望中日贸易摩擦升级[N];北京日报;2001年

6 记者 纪肖鹏 姜永华;中日贸易“官司”前景难料[N];财经时报;2001年

7 兰芳;中日贸易风波缘何而起?[N];中国审计报;2001年

8 余东晖;中日贸易风波缘何而起[N];国际金融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陈宝玖;中日贸易争端引人关注[N];经济参考报;2001年

10 记者 宋金明;中日贸易去年逾八百亿美元[N];金融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荆晓燕;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杜金东;中日贸易摩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蔡成喜;论新中国对日贸易的开拓[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烈鑫;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日贸易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来丹;日元升值对中日贸易收支的影响及启示[D];复旦大学;2014年

3 赵辰辉;中日贸易摩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陈晓明;中日贸易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武瑾;人民币升值对中日贸易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9年

6 文凤萍;中日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刘萍;中日贸易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8 詹鹏;中日贸易摩擦分析[D];河北大学;2003年

9 封韬;中日贸易发展与贸易摩擦以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邢佳;中日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6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276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b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