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现状分析
本文关键词:全球服务贸易及其自由化现状分析 出处:《时代金融》2016年3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选取了1978~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货物贸易出口额的数据描述了全球服务及货物贸易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现状,最后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752.68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加快了步伐,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传统的制造业逐渐转向以知识和信息为主的服务业。由于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心也逐渐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也因此有了巨大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越;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2年Z1期
2 赵海越;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10期
3 徐舫,陈朝妮;现阶段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济南金融;2005年03期
4 孙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及其溢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孟夏;于晓燕;;论中国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与特点[J];国际贸易;2009年09期
6 焦克;;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7 李丽娜;;不稳定环境下的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J];现代企业;2011年10期
8 陈宽;;中国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政治经济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5期
9 马良明;;论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2期
10 金萍;;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J];开放导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园;程宝栋;赵亚平;;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分析及建议[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2 曹亮;席艳乐;张相文;;服务贸易自由化:多边主义VS区域主义——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3 胡景岩;;序[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金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罗勉;年底粤澳服务贸易自由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2 记者 胡思幸;深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前海将探索创新机制[N];深圳商报;2014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任务完成率约80%[N];南方日报;2014年
4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梁晓峰;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及中国的应对策略[N];发展导报;2003年
5 贺斌;服务贸易自由化带来六项利益[N];国际商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杨兆敏;服务贸易自由化考验中国[N];工人日报;2001年
7 记者 王欣 田然;2015年将基本实现 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N];深圳特区报;2012年
8 记者 邓圩;粤港推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N];人民日报;2012年
9 记者 吴哲 通讯员 符信;推动粤港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N];南方日报;2012年
10 张天国 高路 苏晓;助力内地与香港向服务贸易自由化迈进[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丹;亚洲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合作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绍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3 张楠;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日本案例[D];辽宁大学;2011年
4 袁立波;中日韩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刘莉;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政策的建设及国际协调[D];厦门大学;2008年
6 施丹;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欣;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二元贸易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姜岩;中日双边服务贸易自由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程媛媛;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林芬;RTAs框架下印度服务贸易自由化分析与评估[D];湘潭大学;2015年
5 王璐;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周振霖;服务贸易自由化及中国的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宋金玲;入世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效应分析以及战略选择[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邓敏;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9 徐舫;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服务业开放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江敏;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新趋势与中国的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0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33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