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艰难前程

发布时间:2015-02-19 22:36

陆冰蕊 戴翔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贸易量飞速的发展,被世界称之为“增长奇迹”,然而在日益成为发展大国的同时,我们发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想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路程十分漫长和艰难。本文就中国在迈向贸易强国的道路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阻碍作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贸易强国;转型升级

应当看到,中国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外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随着中国贸易的不断发展,现如今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至今,已经实现了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阶段,现在正面临着从产品升级向功能升级乃至价值链条升级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国要想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以说,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前程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

一、改变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低端定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正是融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的结果。中国贸易的转型升级不能脱离全球分工体系,必须在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加以实现。从目前情况看,跨国公司主要是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即便是高端产品,转移到中国的生产环节大多是技术标准化的环节,或者说已经处于成本竞争阶段。这也是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为什么表面上出现与发达国家“趋同”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国际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定位往往是生产成本低的标准化环节,而不是研发新技术或者制造核心零部件。这种定位事实上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中国如果长期被视为只能参与低端环节的制造生产,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就无法顺利实施。如何摆脱被锁定在“高端产品低端制造”的困境,显然是中国实现贸易转型升级中的难点和突破点。

二、提升本土要素质量和培育高级要素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环境中,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质量和层次是决定分工地位及其获益能力的关键。我国现阶段最大的要素优势仍然是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从事低端环节的生产和组装等,不仅是我们的现实选择,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永远要以廉价劳动力参与全球要素分工。相反,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要素质量,培育高级生产要素,使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获益能力不断提升。然而,诸如技术、标准、品牌、等先进要素,目前对于中国而言正是十分稀缺的要素。包括劳动这一最为丰富的资源禀赋,素质也大多不高。应当看到,目前中国的劳动者70%以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即便大量劳动者完成了义务教育甚至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但是其中在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前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又是寥寥无几。实际上近年来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就反映了大量高级熟练技工急缺与大量非熟练普通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同时存在的矛盾。因此,提升本土要素质量和培育高级要素,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根本,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前程依然艰巨。

三、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

出口历来被认为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的增长似乎无疑会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地方政府在制定地区贸易发展战略时,着重考虑的可能是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这一传统观念的指引下,那么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出口,轻进口”,忽视了进口贸易在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中国开放型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利用进口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已经到来。正如我国著名学者张汉林教授所指出,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应该充分重视进口在推动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和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破除现有不利的体制机制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初期,由于建设资金以及外汇短缺、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市场经验的不足等等,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说,促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更多地被置于追求经济的量化增长,而将经济发展的质量摆在了次要地位。这也是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客观需要。然而,随着资源、土地、要素成本、生态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强,原有的贸易战略需要做出相应转变,引资观念也需要相应的转变,应该更加注重“质”的发展。但可惜的是,在经济绩效的考核制度下,尤其是在以较为容易量化的GDP增速作为政绩考核指标的指挥棒下,各省区市在利用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促进GDP增长方面,可能更加注重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质的提升。例如,目前我国很多省区市甚至开展“倾销式”利用外资优惠政策竞争,包括在税收优惠、廉价土地、宽松的环境管制等方面竞相竞争,仍然把利用外资扩大投资规模,从而促进GDP增长率当作重要手段。因为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政府官员的压力就会变大。因此,在这样一种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下,地方政府在对待贸易发展战略的态度上,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存在着依恋规模的情况,并由此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贸易发展出现“重量不重质”。消除不利体制机制的影响,并由此改变顶层政策的设计和导向,回归正确的基本价值趋向,才不至于让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仅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上,而真正将其在实践中落于实处。当然,体制机制的改革会涉及到一系列改革问题,其中会遇到诸如现有制度的障碍,这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在继续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升。因此,通过加快本土要素升级和培育高级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式,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谋求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新定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要任务,这也是我们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唯一路径选择。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是可能是漫长的,其任务是艰巨的。在贸易强国之路中,如何破除现有不利体制机制的影响,如何消除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如何提升本土要素质量和培育高级要素,如何我们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改变跨国公司对我国的低端定位,如何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于津平.基于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调整. 南京大学学报, 20084

[2]张国华,张二震.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增强昆山自主创新能力[N].新华日报,  2007-07-13(B3)

[3]方勇,戴翔,张二震.要素分工论[J].江海学刊,20124

[4]戴翔,张二震.我国利用外资低端现象的形成、突破与对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4

[5]张二震,戴翔.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理论分新与对策思路[J].当代经济研究,20125



本文编号:15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