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日贸易对两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3 14:50

  本文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2年

中日贸易对两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房黎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步加强,世界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驱动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渐加强,使得国际进出口额度大幅增加。在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额仅为69,990亿美元,而到2010年,这一数值增加至303,87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00%之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如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导致全球温度逐渐攀升,引致气候异常,给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为此,联合国多次召开气候大会,进而制定了数个具有影响性的气候协议,旨在减少全球的碳排放。我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相应的,每年的碳排放量都在增加,引起了全球的重视。为此,一些国家向我国不断施加各种压力,并企图以此遏制中国的发展。本文通过计算中日双边贸易对两国各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使得两国间的碳排放发生明显转移。发达国家是贸易中的最大受益者,在享受中国制造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减少对我国的碳排放限制。这一研究为中国争取适当的碳排放空间提供直观的证据。 本文主要通过四个章节进行研究。在第一章,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所基于的几个理论内容。在第二章,本文将对中日贸易现状进行概述。在第三章,本文将详细阐述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中日双边贸易所导致的各自碳排放的变化,然后对这章进行小结。在最后一章,本文将作出最后的总结,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02;F75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2 刘红光;刘卫东;范晓梅;;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3 尹显萍;程茗;;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4 王海鹏;;对外贸易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7期

5 石红莲;张子杰;;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6 黄敏;刘剑锋;;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I-O SDA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7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8 黄敏;蒋琴儿;;外贸中隐含碳的计算及其变化的因素分解[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9 闫云凤;杨来科;;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10 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红敏;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颖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孙猛;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毓卿;江西省出口贸易碳排放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陈洢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李怀政;林杰;;碳排放、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6 许洁;巨杨妮;王文明;张新昌;;废纸再生缓冲发泡材料的碳足迹及碳减排[J];包装学报;2011年03期

7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8 梅林海;谭轶;;引入进口贸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9 王磊;;美国碳关税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10 余光辉;耿军军;周佩纯;朱佳文;李振国;;基于碳平衡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史贤华;徐明辉;;中国中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徐俊;;碳标签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吴国华;张春玲;;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许为民;周建伟;;浅析包装工业低碳发展战略[A];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怀採;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柴晔;国际贸易隐含污染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照青;基于目标规划的河北省能源消费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铄;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与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陆瑶;基于LEAP模型的物流行业碳减排潜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珊珊;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估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能源消费[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健;赵柳榕;王济干;;能源结构的Logistic模型及其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2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斌;汤铸;陈开军;;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5 马宏伟;王效华;何祖银;李静;;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6 曾铮,胡小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7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8 张华初,李永杰;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J];财贸经济;2004年06期

9 胡昭玲;刘旭;;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3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10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汤铸;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3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悦;谢高地;;碳排放空间分配及其对中国区域功能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9年04期

2 樊杰;李平星;;基于城市化的中国能源消费前景分析及对碳排放的相关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3 谢高地;李士美;肖玉;祁悦;;碳汇价值的形成和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1期

4 谢高地;;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空间[J];生态文化;2010年03期

5 ;中国将建立碳平衡交易制度[J];环境保护;2008年22期

6 易其洋;;加快“低碳行动”步伐[J];宁波通讯;2010年03期

7 周剑;刘滨;何建坤;;低碳发展是我国应对经济危机与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5期

8 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J];求是;2009年23期

9 殷培红;;美国政府温室气体政策变化分析及启示[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10 ;一个剧烈“气化”的中国[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峰贵;杨玉含;周强;陈琼;张海峰;;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需求的区域差异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3 刘长松;;北京市城镇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基本格局与政策涵义[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4 曹宝;罗宏;王秀波;;中国碳减排方案及其推进机制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王林云;;发展低碳养猪业,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再论中国的节约型养猪[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6 尹晓娜;王波;李冬;陈晓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源强计算方法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7 曹荣庆;;积极筹措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赢得空间和动力[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闵庆文;;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工程途径[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牛强;;温室气体排放税设计的几点思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垂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利用能源[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闫松;[N];大众科技报;2010年

2 记者 李韶辉;[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陈磊 游雪晴;[N];中国贸易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简菊芳;[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丛惠;[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杨大鹏;[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徐长文(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N];经济日报;2005年

8 记者 宋金明;[N];金融时报;2001年

9 本报特约驻日记者 张海波 乐绍延;[N];市场报;2003年

10 张玮炜;[N];商务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雪;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白万平;碳排放规律与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成喜;论新中国对日贸易的开拓[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黎红;中日贸易对两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方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崔衍安;基于结构变化的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钟柳韵;碳关税与碳排放交易之关联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建清;广东省化石燃料碳排放的地域差异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7 谭峥嵘;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钟悦之;江西省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莹;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朱莉;个人碳排放标准值的估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24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