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7:20
【摘要】: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紧跟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脚步,基于国内人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便捷高效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借贷、互联网理财等线上金融服务。这些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迅速发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给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造成的冲击,让本来就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外资银行竞争影响而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传统业务模式,寻求转型。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当前的业务结构和国外相对较为成熟的金融体系发展规律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须从非利息收入业务着手进行突破。因此,本文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希望可以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文以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这8家大型上市商业银行为例展开分析。选取上述8家银行从2012年3季度到2018年3季度的主要业务数据,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使用描述性和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会带来哪些影响,进而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更好的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既有负向冲击又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不同类别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2)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状况和商业银行总体非利息收入规模有正向相关的联系,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负向冲击;(3)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互联网金融业务量的提升会促进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加;(4)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投资性收入业务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互联网金融交易量的提升会促使商业银行投资性收入的增加;(5)对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两种主要形式,手续费与佣金收入和投资性收入而言,互联网金融对后者的积极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故商业银行应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其发展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结合自身固有风险防控等优势着力打造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
【图文】: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及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3.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以及发展现状根据现有研究,可将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支付结算为主要功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第二类是以资源聚集和配置为只要功能的互联网借贷业务,第三类是以资产保值和增值为核心功能的互联网理财业务。3.1.1 第三方支付我国关于第三支付概念的官方界定,一开始出现在了 2010 年中国央行下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指的是非传统金融机构通过网络渠道在交易双方充当中介角色促成货币资金的转移流通的业务,其中包括网上支付等线上的金融支付服务业务。自 2013 年网上理财、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形态进入公众视野后,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势头正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据统计 2017 年下半年第三方一定支付交易数量达到了 79.5 万亿人名币,而 2018 年上半年增至 98.5 万亿人名币,环比增速 23.9%,具体每个季度数据见图 3-1: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及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交易量占第三方支付市场总量均不到百分之一。新兴支付平台占据市场份额极少,完全无法与支付宝进行竞争,这样其他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临被吞并、限制等结果,无法进行正常发展。当今社会,线上支付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易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看的见的便利和实惠。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这种一家独大的发展形势,对于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平台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形成垄断,,缺乏市场竞争,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推动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竞争,要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能够良性发展,合理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2;F724.6
【图文】: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及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3.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以及发展现状根据现有研究,可将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支付结算为主要功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第二类是以资源聚集和配置为只要功能的互联网借贷业务,第三类是以资产保值和增值为核心功能的互联网理财业务。3.1.1 第三方支付我国关于第三支付概念的官方界定,一开始出现在了 2010 年中国央行下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指的是非传统金融机构通过网络渠道在交易双方充当中介角色促成货币资金的转移流通的业务,其中包括网上支付等线上的金融支付服务业务。自 2013 年网上理财、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形态进入公众视野后,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势头正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据统计 2017 年下半年第三方一定支付交易数量达到了 79.5 万亿人名币,而 2018 年上半年增至 98.5 万亿人名币,环比增速 23.9%,具体每个季度数据见图 3-1: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及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交易量占第三方支付市场总量均不到百分之一。新兴支付平台占据市场份额极少,完全无法与支付宝进行竞争,这样其他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临被吞并、限制等结果,无法进行正常发展。当今社会,线上支付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易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看的见的便利和实惠。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这种一家独大的发展形势,对于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平台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形成垄断,,缺乏市场竞争,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推动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竞争,要使得第三方移动支付能够良性发展,合理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2;F7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玉;王元月;;从我国银行上市的面板数据看利息收入对银行的效益影响[J];江苏商论;2018年11期
2 张欢;;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多角度解析[J];财会通讯;2016年02期
3 李婷婷;;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7年03期
4 张鹤;;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年07期
5 褚雪;;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年21期
6 周璐;;简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关系[J];纳税;2017年05期
7 肖文东;;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7年08期
8 罗茹月;;我国上市城商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经贸实践;2017年14期
9 李彦
本文编号:261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61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