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金融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形式多样。互联网金融具有自身独特的业务模式和价值创造方法,并且其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也在日益增强,已然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相继出现,其中,区域发展差异化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我国,不同城市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各异,区域差异化格局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城市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城市,而中西部城市里又有部分城市发展水平表现不俗。究竟是何种原因、哪些因素造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势在必行。现有文章主要侧重于对互联网金融的定性研究,利用权威数据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章却寥寥无几,对互联网金融在不同城市间存在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认为造成互联网金融城市间发展差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的知识溢出效应。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很可能具有空间集聚性,并且这种空间集聚性的存在会使得区域差异化格局更加固化。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其兼具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特征,同时也会受到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影响。存在知识溢出效应时,互联网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高素质人才等知识会流向互联网金融行业,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互联网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越发达的城市,溢出效应就越容易发生;相较之下,发展落后的城市,溢出效应较小。东部城市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城市,所以导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东部显著高于中西部的现象。但是,正由于中西部城市的溢出效应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不高才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奠定了这些城市的潜在比较优势。本文采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运用我国335个地级市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数据,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包含空间因素的普通回归模型与包含空间因素的空间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行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会带动其周边城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其周边城市发展水平也低,从而使得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集聚在一起,发展水平低的城市集聚在一起。此外,根据回归模型的结果可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并且导致这种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因素而非经济因素。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行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即便在控制了所有的经济特征变量之后,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行业的知识溢出效应仍然存在。所以,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行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低。
【图文】: 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全国分布图
图 4.9 中国 2016 年 3 月各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分布图注:绿色圆形代表第一等级,蓝色五角星代表第二等级,,黄色三角形代表第三等级,紫色五边形代表第四等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F7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荷香;;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在公平视角下发展差异[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3期
2 罗贵明;;我国中等教育地区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教育导刊;2016年09期
3 陈锐;;生态视野下开放化英语教学的几点尝试[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年02期
4 高淑倩;王玲;;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7年10期
5 成春林;华桂宏;;江苏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2001-2011——基于泰尔指数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11期
6 林国庆;福建省区域财政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J];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7 徐玫;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差异、张扬个性[J];天津教育;2004年03期
8 宋国崇;;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分析——以安徽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9 李敬;冉光和;孙晓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变动趋势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3期
10 韩彦奎;中美两国城市发展差异[J];地理教育;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剑;韩兴勇;;发展差异化水产品对渔民增收的作用[A];2007‘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安蕊;雷晓明;;从制度安排看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崇康;胡强仁;;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政策选择[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江淮;赵华;王成思;陈长江;;增强农民主体地位,消除发展差异——来自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察[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5
本文编号:2617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61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