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微信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22:14
【摘要】:现阶段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大超级入口,微信从未停止过对功能进行创新,现阶段已实现了横向开发与纵向深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不断开发新功能,如最初语音、文字、视频、图片等功能的开发,奠定了微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的基础,随后添加的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促使微信向社交工具的转化,而后公众号、支付功能、新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功能的衍生,推进微信走向融合服务型媒体;另一方面进行纵向挖掘,对同一功能不断进行优化,如对微信钱包、公众号打赏等功能的内容扩充。微信的影响范围随用户规模增长、功能服务完善而日益延展,至今微信通过丰富优化创新功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下载与使用,但微信用户的逐年增长速度有变缓趋势,同时不断新增的功能使得用户对微信的使用体验变得相对冗杂。至此,了解和掌握用户的使用需求,保证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粘性变得至关重要,所以本文将用户的微信持续使用意愿作为预测持续使用行为的变量,对用户的微信持续使用行为进行研究。为全面掌握影响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首先,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构建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Ι,探究信息系统特性的影响程度;再次基于用户视角以期望确认模型(ECM)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感知风险、感知成本、感知娱乐、网络外部性等变量构建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ΙΙ,探究感知易用、感知利益(感知有用、感知娱乐)、感知成本、感知风险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对326份有效问卷的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分析,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将媒介丰富度分为三个方面的测量维度:信息内容丰富度、表达方式丰富度、信息描述丰富度,研究发现微信的表达方式丰富度、信息描述丰富度通过正向影响用户的满意度间接对用户的微信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信息内容丰富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2)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包括满意度与网络外部性,感知成本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因素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与感知成本均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作用。(3)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对用户的满意度具有显著而积极的影响作用;感知风险对用户的满意度具有负面的影响作用。(4)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越高,对娱乐性的认知就越高,感知易用性正向积极影响用户的感知娱乐性;感知成本对用户的感知娱乐性不显著。(5)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越高,对有用性的感知就越高;感知成本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在各项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向微信服务提供商提出建议与策略,主要包括:社交应用到“智能连接器”,实现用户观念转变;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实现“人机互动”;打造“超级入口”,实现场景化全服务生态;控制媒介使用成本与风险,维持用户使用粘性,以期能够为微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图文】:

视图,时间线,视图,公众


图 1 关于微信研究的 Timeline View(时间线视图)通过关于微信研究的时间线视图可以看出,微信的相关研究可以聚类为九个个类别,分别用“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公众平台”、“影响因素”、“微信营销”、“舆论引导”、“移动互联网”关键词进行概括,每个类别都代表了某一领域的微信研究,下面本文将对九个研究类别进行文献阐述。第一,“#0 微信公众号”研究类别主要涵盖传统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及其新老媒体融合产生的传播效果等内容,微信出现后新老媒体的融合方式之一主要是开通微信公众号,,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如蔡雯、翁之颢通过对"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的追踪观察和对央视新闻频道媒体策划部的深度访谈,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将在新闻内容的生产、推送、接收和反馈的各个环节带来变革”。4李凌、周飞认为“报纸转型以及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当下业界关注的大事,投入少、见效快的微信平台为报纸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验场,总结微信平台上的

曲线,潜在用户,技术创新,传播力


图 1.1 2012-2017 年微信用户规模走势 图 1.2 创新扩散理论下的 S 曲线将两者的曲线走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微信现阶段处于起飞(Takeff)与趋于饱和(Saturation)的用户增长阶段,即微信用户的增长早已超出起飞阶段,但是就现在的用户增长规模来看,并未到达饱和点。为了延长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一方面要维持既有微信用户的使用粘性,另一方面要继续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传播力度的方式吸引潜在用户。微信用户规模的逐年扩大,推动微信不断进行技术与应用的更新,技术创新反作用于用户,在维持固有用户粘性的条件下挖掘和吸引潜在用户,促使潜在用户的微信使用。1.1.2 微信功能特征演变微信版本已从微信 1.0 发展至微信 6.5,在微信功能的迭代更新与演变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a.新型技术创新的进程渐缓。从最初的文字、图片、语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4;F72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文波;;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微信使用行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年10期

2 余秀才;童石石;;微信的发展现状与传播问题[J];新闻与写作;2015年09期

3 洪红;徐迪;;移动社交应用的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探讨网络外部性和羊群行为的共同作用[J];经济管理;2015年05期

4 唐晓波;文鹏;蔡瑞;;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5 李凌;周飞;;报纸转型升级的“试验场”——中国教育报微信运营经验谈[J];新闻与写作;2015年02期

6 田嵩;魏启荣;;混合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下阿拉伯语课程学习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 王娟;;基于传播学视阈下的微信营销模式构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8 王玉珠;;微信舆论场:生成、特征及舆情效能[J];情报杂志;2014年07期

9 韩晓宁;王军;张晗;;内容依赖:作为媒体的微信使用与满足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4年04期

10 武海波;;微信及其发展刍议[J];新闻世界;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鹏;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文杰;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李茜;移动IM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唐军荣;我国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9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619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