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图文】:
图 1 关于微信研究的 Timeline View(时间线视图)通过关于微信研究的时间线视图可以看出,微信的相关研究可以聚类为九个个类别,分别用“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公众平台”、“影响因素”、“微信营销”、“舆论引导”、“移动互联网”关键词进行概括,每个类别都代表了某一领域的微信研究,下面本文将对九个研究类别进行文献阐述。第一,“#0 微信公众号”研究类别主要涵盖传统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及其新老媒体融合产生的传播效果等内容,微信出现后新老媒体的融合方式之一主要是开通微信公众号,,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如蔡雯、翁之颢通过对"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的追踪观察和对央视新闻频道媒体策划部的深度访谈,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将在新闻内容的生产、推送、接收和反馈的各个环节带来变革”。4李凌、周飞认为“报纸转型以及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当下业界关注的大事,投入少、见效快的微信平台为报纸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验场,总结微信平台上的
图 1.1 2012-2017 年微信用户规模走势 图 1.2 创新扩散理论下的 S 曲线将两者的曲线走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微信现阶段处于起飞(Takeff)与趋于饱和(Saturation)的用户增长阶段,即微信用户的增长早已超出起飞阶段,但是就现在的用户增长规模来看,并未到达饱和点。为了延长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一方面要维持既有微信用户的使用粘性,另一方面要继续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传播力度的方式吸引潜在用户。微信用户规模的逐年扩大,推动微信不断进行技术与应用的更新,技术创新反作用于用户,在维持固有用户粘性的条件下挖掘和吸引潜在用户,促使潜在用户的微信使用。1.1.2 微信功能特征演变微信版本已从微信 1.0 发展至微信 6.5,在微信功能的迭代更新与演变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a.新型技术创新的进程渐缓。从最初的文字、图片、语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4;F72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文波;;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微信使用行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年10期
2 余秀才;童石石;;微信的发展现状与传播问题[J];新闻与写作;2015年09期
3 洪红;徐迪;;移动社交应用的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探讨网络外部性和羊群行为的共同作用[J];经济管理;2015年05期
4 唐晓波;文鹏;蔡瑞;;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5 李凌;周飞;;报纸转型升级的“试验场”——中国教育报微信运营经验谈[J];新闻与写作;2015年02期
6 田嵩;魏启荣;;混合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下阿拉伯语课程学习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 王娟;;基于传播学视阈下的微信营销模式构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8 王玉珠;;微信舆论场:生成、特征及舆情效能[J];情报杂志;2014年07期
9 韩晓宁;王军;张晗;;内容依赖:作为媒体的微信使用与满足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4年04期
10 武海波;;微信及其发展刍议[J];新闻世界;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鹏;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文杰;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李茜;移动IM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唐军荣;我国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9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61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