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研究:规模测算与互动机理
本文关键词: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研究:规模测算与互动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全球变暖,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对全球变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的出口大国,传统制造业的加工出口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贸易出口中含有大量的外国成分,促使增加值贸易的兴起。通常来说,国内排放的二氧化碳会有一部分隐含在增加值贸易产品中,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国家,责任理应由进口国承担,而像中国这样的出口大国却代替它们接受国际社会的批判,这是极不公平的。隐含碳排放的“生产者责任制”值得质疑,重新划分隐含碳排放责任刻不容缓。因此,深入地研究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隐含碳排放对中国今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首先总结增加值贸易与隐含碳排放的相关理论与文献,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其次,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数额进行分部门测算,并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为下文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的互动机理研究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实际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出口数额均低于当年海关统计的贸易出口数额,存在着“重复计算”的问题;第二,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量逐年上升,并且第二次产业的增加值贸易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再次,选取恰当的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检验,并采用部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的互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二,增加值贸易出口规模、贸易开放度以及增加值贸易出口额都会促进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其中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程度最大。最后,总结三、四章的结论,并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完整的概述,对未来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研究视角、研究数据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创新。第一,从研究视角来看,本文从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增加值贸易视角,通过核算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来研究中国的隐含碳排放情况,保证测算结果的真实性。第二,从研究数据来看,本文使用连续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较以前替代的方法相比,使测算结果更加连续,使结果更加可信。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与单区域投入产出表相结合的方法,克服各自单独使用的弊端。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的互动机理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的互动机理。
【关键词】:增加值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 面板数据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96;F752.6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导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10-12
- 1.2.1 研究内容和框架10-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12-15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12-13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13-15
- 2 增加值贸易与隐含碳排放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5-27
- 2.1 增加值贸易与隐含碳排放的相关理论15-18
- 2.1.1 增加值贸易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相关概念15-16
- 2.1.2 增加值贸易与贸易隐含碳排放互动机理的理论基础16-18
- 2.2 增加值贸易与隐含碳排放的文献综述18-25
- 2.2.1 增加值贸易规模测算的文献综述18-20
- 2.2.2 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文献综述20-23
- 2.2.3 贸易与隐含碳排放互动机理的文献综述23-24
- 2.2.4 文献评述24-25
- 2.3 本章小结25-27
- 3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的规模测算27-36
- 3.1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的核算27-30
- 3.1.1 数据来源和分类处理27-28
- 3.1.2 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28-29
- 3.1.3 中国2000~2011年增加值贸易出口的结果分析29-30
- 3.2 增加值贸易出口的隐含碳排放测算30-35
- 3.2.1 增加值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测算方法的介绍30-32
- 3.2.2 增加值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测算结果分析32-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4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的互动机理研究36-43
- 4.1 变量解释和数据来源36-37
- 4.2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互动机理的模型构建37
- 4.3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互动机理的模型解读37-42
- 4.3.1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相关变量的单位根检验37-38
- 4.3.2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相关变量的协整检验38-39
- 4.3.3 中国增加值贸易出口及其隐含碳排放的模型选择及实证分析39-42
- 4.4 本章小结42-43
- 5 结论和政策建议43-46
- 5.1 基本结论43
- 5.2 政策建议43-46
- 参考文献46-50
- 后记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263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6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