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空间视角下养老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10:23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难题之一。截止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快速的老龄化、高龄化所催生的养老服务业也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201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也提出要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所以研究养老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而且随着区域之间相互联动日益密切、共同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仅与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有关,更多体现在相邻地区发展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所以研究养老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迫在眉睫。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公共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基于各省统计局、民政局等养老服务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从养老服务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性、养老服务与区域经济的空间效应三大方面,对养老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从跨区域养老、异地养老等角度提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平稳,在空间分布上差距大,并且空间差距在时间维度持续存在。(2)养老服务发展呈现出区域分割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其中高值—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份,低值—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宁夏、山西等省份,大多数地区由于养老服务发展差异较大,并未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3)动态SAR模型和动态SDM模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及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作用,并且在邻接和地理权重下,养老服务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在经济权重下二者关系不显著。(4)对动态SDM模型进行效应分解,发现在经济权重下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表明我国养老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本地区经济效应还未显现;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的间接效应为正,表明本地区养老服务发展对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和空间溢出效应,跨区域养老、异地养老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19;F127
【图文】:

空间分布,养老服务,指数,差距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表 3.2 可知,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呈现如下特征:第一,养老服务业发展指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平稳。2011-2016 年期间,全国各地区养老业服务业发展指数的差范围区间是[0,0.1],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方差在 0.05 以内表明指数值在时间维度范围波动较小。第二,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空间分布上差距2016 年,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排在前五位的是:四川(0.66)、山东(0.60)、浙(0.53)、江苏(0.58)、广东(0.38);排在后五位的是:吉林(0.17)、宁夏(0.13海南(0.11)、青海(0.11)、西藏(0.07)。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最高值和最低相差 0.59,表明指数在空间分布存在较大不均衡;第三,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在空分布的差距在时间维度持续存在。如图 3.1 所示。

空间分布,养老服务,空间图,指数


变量区域经济增长指数 AGDP(元)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 SDI城镇化率UR(%)财政负担率FD(%)生育率FR(%)三产比重TR(%)VIF 1.12 2.65 2.40 1.75 2.53数据来源:作者根据民政统计年鉴、EPS 数据库等原始数据计算所得3.3 养老服务业的空间特征分析3.3.1 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为了对我国各省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现状及动态演化进行更直观地描述,本文运用 ArcGIS 软件对 2011-2016 年全国各省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进行空间地理展示与比较⑦。为了对不同省区相似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数值进行恰当区分,同时使不同类别之间实现差异最大化,本文在 ArcGIS 软件中采取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划分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区间。如图 3.2 所示。

养老服务,空间


3.3.2 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索养老服务业的空间关联性,本文进一步引入局域 Moran’I 指数检验养老服务发展是否存在局域空间集聚(即 LISA)。局域 Moran’I 指数是 Anselin(1995)提出的用于检验一个区域和周边区域的空间相关性问题,其表达式是: 21i ij ji ji niix x W x xIx x (式3.5)iI 为某区域和周边区域的相关程度,如果 0iI ,则表示二者呈正向空间关联程度,即高值被高值区域包围(High-High)或低值被低值区域包围(Low-Low);如果 <0iI ,则表示二者呈负向空间关联程度,即高值被低值区域包围(High-Low)或低值被高值区域包围(Low-High)。2011 年和 2016 年全国各省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自相关 LISA 集聚图如图 3.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02期

2 杜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营销界;2019年12期

3 刘梦真;;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商讯;2019年30期

4 魏亚妮;;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8年08期

5 薛妍;;谈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中国高新区;2018年09期

6 金浩;张文若;;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基于要素流动视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7 冯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3期

8 孙紫葳;郝思宇;;关于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撑能力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7年04期

9 王兴;胡苏杭;;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05期

10 刘伟;巫旭麟;;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原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詹伟;;浅谈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蔡文伯;王冬梅;;新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闫军印;侯孟阳;;区域经济增长演进规律研究——基于河北省11个地市的实证分析[A];新型城镇化与河北科学发展——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13年

6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9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10 刘叶青;庞玉萍;;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时英;供给侧改革应如何发力[N];经济观察报;2015年

2 张勇;长炼科技创新助力区域经济增长[N];中国石化报;2019年

3 国研-世行报告·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课题组;加快转型以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N];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

4 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陈晓 统筹 吴哲;中国将成区域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N];南方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蒋桂斌;区域经济增长装上“新引擎”[N];广西日报;2018年

6 记者 呼布庆;抢抓新机遇 再造新优势 加快培育更多区域经济增长极[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7年

7 记者 孙飞;加快培育壮大沿海大产业 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质效[N];连云港日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卢为民 通讯员 张天风;从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9 通讯员 王文辉 韩丽 记者 王建高 张兆军;青岛西海岸新区为科学发展提供智慧平台 长春新区科技型企业可免费领券“淘”服务[N];科技日报;2017年

10 记者 韩贤普 郑林华;学经验 找差距 明方向 增信心 多维度推动城市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毕节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建辉;创新、社会过滤与区域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7年

2 石英;加拿大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一力;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增长——温州、苏州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6 胡永亮;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哈斯;金融发展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瑶;西部地区油气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邸晓东;空间视角下养老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雪娜;能源消费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9年

4 郑洁;西北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5 叶淑云;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6 王俊力;高铁的开通对山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黄敏;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和绩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年

8 耿宏艳;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9 王皓然;政商关系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0 孔延辉;中国国有工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62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62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