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1:15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技术创新又是高技术产业出口增长的源动力,因此本文作者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技术创新路径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国内技术购买与技术改造三种形式,运用中国27个省级区域2001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同时为了考量影响结果的区域差异,本文还运用FGLS估计法分别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子样本进行了区域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研发能显著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但对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自主研发能显著促进我国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对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则不显著。技术消化吸收在国外技术引进影响高技术产业出口过程中发挥的正向调节作用不太显著,甚至可能转为负向作用。技术改造在国内技术购买影响高技术产业出口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因区域而异,对东、西部地区而言技术改造的调节作用显著为正,对中部地区而言技术改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科技发展水平选择差异化技术创新路径、通过差异化出口激励平衡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出口发展、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扩宽高技术产业融资渠道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52.62;F273.1;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珊珊;;外资高技术产业加速来华[J];中国外资;2019年21期

2 石光;;高技术产业转化为技术优势的国际经验[J];现代国企研究;2019年11期

3 陆涛;罗鄂湘;;区域异质性视角下高技术产业人才聚集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年05期

4 尤瑞玲;;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动态[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01期

5 顾学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开放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科技中国;2018年01期

6 糜志雄;张斌;;江苏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65期

7 高卉杰;徐光耀;;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特点的监测指标应用[J];今日科苑;2018年05期

8 薛伟贤;李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8年07期

9 赵玉林;姚洁;;高技术产业带动产业升级:增长还是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

10 许春;张晨诗;;技术引进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通;;农业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研究[A];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 国体法治论文集[C];2018年

2 马庆国;;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陈敬燮;;校办高技术产业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杨蕙馨;王军;;高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路径[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5 林秀梅;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省际比较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6 周爱玲;;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推动经济发展的分析[A];对接京津——京津乐道 绿色廊坊论文集[C];2018年

7 马国英;;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入世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杨威;;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九辑)[C];2014年

9 彭立明;;抓住新机遇,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10 林善浪;林玉妹;王健;;海峡两岸高技术产业合作: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晋;我国信息高技术产业将持续获得突破[N];中国科学报;2017年

2 张行勇;陕西:以更大决心构建创新型区域[N];科学时报;2011年

3 记者 林侃 通讯员 王施;高技术产业表现亮眼[N];福建日报;2019年

4 记者 金晓玲;高技术产业产值今年增逾三成[N];辽宁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王光怀;孙宝国:食业是高技术产业 中国应抢占制高点[N];中国食品报;2020年

6 记者 刘园园;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N];科技日报;2018年

7 记者 李珂;去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N];福建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晏澜菲;高技术产业持续引领引资潮[N];国际商报;2019年

9 记者 于大勇;今年前两月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8.4%[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石光;促进高技术产业更好发展的国际经验[N];经济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侠飞;创新系统视角下产业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交互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刘沛罡;产业结构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流动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

3 丁绪辉;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阮光珍;高技术产业集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珑瑛;高技术产业群形成机制和聚集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夏茂森;辽宁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长中的政府干预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汪芳;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魏芳;基于产业组织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洁;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及其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杨;中关村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潘秀珍;多维邻近与区域知识溢出[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范佳琪;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刘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5 姜兵;中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9年

6 陈静怡;20世纪美国波士顿高技术城市转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7 朱文秀;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8 申梦玲;人员流动、技术转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9 刘梦瑶;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R&D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10 郭新宇;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D];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6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76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