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共享经济的实践与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17:26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共享经济实践中的运作机制、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规制思路。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经济组织形式。不同于传统经济以所有权交易为核心,共享经济进一步细化了所有权的属性,以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权作为交易的基本单元,从而大幅改变了交易的组织形式,扩大了可交易商品的集合,提高了商品的利用效率。共享经济在全球的爆发式增长,引起了学者、企业家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发展共享经济作为了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更有学者提出共享经济的模式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高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径,形成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作为一个新生业态,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认知、效应以及如何规制却还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从而难以有效的引导共享经济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就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而言,目前也存在认识不统一、制度不适应和规制手段匮乏的情况。共享经济在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也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阻碍着共享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遏制其产生的问题,需要扎根于共享经济的实践当中,理清不同模式、不同类型共享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其特点,研究恰当的规制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享经济的实践,尝试对共享经济的运作机制做系统化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制建议。本文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界定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图谱,将共享经济划分为基于存量的基本模式和基于增量的演化模式;(2)共享经济基本模式的运作机制及其影响;(3)共享经济演化模式的运作机制及其影响;(4)共享经济中企业竞次的现象、成因和影响;(5)基于共享经济运作机制的规制思路。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包括:1、通过比较与租赁经济、礼物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差异,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以“使用权”交易为核心、具有信息技术驱动的基础特征、资本高效利用的组织特征以及按需服务的目标特征的新经济组织方式。可以进一步分类为基于存量资源共享的共享经济基本模式和基于增量资源共享的共享经济演化模式;按照共享标的物的交易风险,可以将共享经济分为实物共享、技能共享和信用共享,从共享主体和共享标的物的交易风险进行分类,组成共享经济的实践图谱。其中,共享经济的基本模式和演化模式在运营机制、市场竞争、政策风险和价值创造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存在互补性。2、在共享经济基本模式中,存量资源的供需匹配能带来社会总体福利的提升。共享经济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共享平台以租赁的方式交易商品,短期内——即不改变购买选择的情况下,原先未购商品的人群可以通过租赁已购人群的商品来获得效用,从而提高了社会总体效用。人们从使用商品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未购人群数量越多,则租金越贵。长期中——可以改变购买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越高,人们在长期中改变购买行为的情况就越少。共享平台的价值就是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人们的租购选择更为多样、需求更为平滑,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但对于不同类型商品,共享经济将对长期的购买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对高价并且仅少量人拥有的商品,需求量会上升,进而推高价格(已通过上海二手房房价实证数据论证),而对低价且大部分人拥有的商品,共享经济的引入反而会降低商品购买量。3、在共享经济演化模式中,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市场增量的投入方式,攫取或者扩大共享经济在存量共享中带来的福利增长。结合实践中的已有尝试,企业有五种改变增量投入方式的选择,按照转型成本的高低,分别为提高价格、改变产品特性、自建共享平台、建立企业直租模式和采取混合模式(即直租+平台模式)。详细分析每一种选择后,本文发现,对于社会而言,企业采取后三种模式都能带来社会福利的提高,而前两者种选择则可能使社会福利低于共享经济出现前的情况。但对企业而言,转型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会做出社会期望的决定,即转换成本决定了是否会出现“市场失灵”。其中奢侈品生产商(生产高价并且仅少量人拥有的商品)对转换成本敏感度较低;而普通品生产商(生产低价并且大部分人拥有的商品)则对转换成本较敏感,稍高的转换成本就会使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会采取方式提高商品交易成本、遏制商品共享的方式来获得最大利润,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4、本文认为共享经济中存在企业竞次的现象,从而引发了各类社会公共问题的产生,包括劳动关系缺乏保障、公共资源受到侵占、数据和金融安全缺乏重视等问题。资本竞争方式对产业竞争方式的取代是共享经济走向竞次的主要原因。由于共享经济的技术门槛较低而平台流量优势可以通过资本补贴迅速抹平,使得资本在扩大市场、提升短期竞争优势中能起到巨大作用。这也导致当某一共享经济企业引入资本后,其他企业也必须引入资本加强竞争力。而为了获得资本的青睐,企业用资本的短期盈利逻辑取代了企业的长期经营逻辑,从而滋生了竞次的激励机制。而市场流动性过剩、赢者通吃的市场前景和监管不足留下的竞次空间进一步助长了这一逻辑,使得共享经济普遍存在竞次的现象。如何避免共享经济竞次、引导其向竞优发展,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构建适宜其发展的制度环境。5、本文对共享经济的规制做了规范性分析,并对实践中的规制难点进行探讨,总结为了对于共享经济的六条规制建议。规制的指导原则:基于卡尔多-希克斯准则下的产权配置;规制的总体思路:依据模式和风险分类规制·;规制的实践目标:实现鼓励创新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双赢局面;规制的主要方式:采用柔性治理和多方协商方式为主;规制的技术条件:巧妙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规制能力;规制的配套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平等。
【学位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724.6
【部分图文】:

资料来源,作者,信息技术,支柱


?信息技术驱动??上的回报。三大特征从基础、组织和目标三个??方面构成了共享经济的坚实支柱(见图2),共图2:共享经济的三大特征??资料来源:作者整理??26??

数量变化,资料来源,作者


短租房源挂牌数量变化(2012.1-2017.9)

投资资本,中美,风险,风险投资


流动性过剩一方面使得资金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持有比??例加大企业的投资动机,进而导致投资过热、推高资产价格(苏冬蔚、麦元勋,??2004;闵晓平,2019)。特别是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了流动性过剩??的重要蓄水池(黄德权,2008;苏国强,2008)。而另一个资本的重要去向就是??风险投资,尤其是当房地产政策收紧后,风险投资变的愈发火热。图5、图6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莉莉;张继永;;突发事件的不同演化模式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3期

2 刘昱;;物联网背景下旅游业创新演化模式分析[J];管理学刊;2012年05期

3 孙兆刚;;区域生态系统的演化模式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叶萍;;模糊状态演化模式挖掘的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张守韵;长江中下游海西-印支构造层层控金矿成矿演化模式[J];地质与勘探;1989年10期

6 刘海龄,张伯友,施小斌;边缘海形成演化模式研究概述[J];海洋通报;2001年03期

7 饶志明;;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竞争力演化模式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冯淑华;;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共生演化模式探讨[J];经济地理;2013年11期

9 颜镝,宋苏;状态演化模式挖掘在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5年03期

10 李少星;李蕊;;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集聚的格局特征与关联演化模式研究[J];东岳论丛;201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亚汇;中国共享经济的实践与规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年

2 钟明;房地产产业联动机制及市场风险演化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郑伦举;PVT共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章成君;水稻反转录转座嵌合基因演化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艳忠;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及演化模式[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王敏;新兴技术“三要素多层次”共生演化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伊舒盆地地下水环境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育涵;在线评论演化模式的实证分析与建模[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曾绍琴;流行病时空演化模式探测[D];中南大学;2013年

3 葛广帅;基于演化模式克隆代码Bugs倾向性分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鹏;城市分区适度人口、演化模式及其特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梁婕;驻防制度下语言社会功能的演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徐凯峰;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演化模式及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陈亮;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元与学科演化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顾效源;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地质环境演化模式[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9 张猛刚;渭河中下游河流阶地的演化模式[D];西北大学;2003年

10 王志强;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模式发现及特性分析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0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40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