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会展业与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评价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0-11-10 06:42
   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地市级尺度的会展业与会展教育耦合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异显著;总体呈现出以城市群为基本辐射区、以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为高值突出点的点面结合格局,点面串联形成"两横三纵"的空间形态,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四个高值区;不同协调水平型地市在空间分布形态和子系统结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②中国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但局部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形成城市群中心—外围和省区中心—边界的典型集聚区,体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和边界效应。③地方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开放度、第三产业基础、教育资源禀赋和交通水平对各地市会展业和会展教育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地市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区域情况,合理定位,补足短板,因地制宜。
【部分图文】:

会展业,发展指数,和会,城市群


会展教育指数的平均值为0.051,标准差为0.126,变异系数为2.481。与会展业相比,全国会展教育区域差异更为显著,并且在空间上暂未形成明显的高值集聚区,呈现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突出的点状格局。其中,第一梯度高值点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还包括中部的科教中心城市武汉;第二梯度高值点主要为长三角、成渝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省会城市。和会展业相似,低值区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广泛分布。总的来说,目前会展业和会展教育在全国各城市的覆盖尚不全面,造成两项指数平均值较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产业和新型社会行业,会展产业和会展教育在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率先兴起,呈现出等级扩散态势,其区域格局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背景有关。

时间序列,会展业,协调度,和会


受子系统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综合影响,各地市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以城市群为基本辐射区、以城市群核心城市和以省会城市为高值突出点的点面结合格局,点面串联形成“两横三纵”的空间形态。其中,以东部沿海的哈长—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城市群纵轴条带较为明显,中部纵轴条带(京津冀—长江中上游城市群)和西部纵轴条带(宁夏沿黄—成渝—滇中城市群)尚待进一步发育;两条横轴则分别为京津冀—太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城市群条带和长三角—长江中上游—成渝城市群条带。可以看出,东南沿海的珠三角城市群和横纵轴交汇区的京津冀、长三角及成渝城市群为几大耦合协调度高值区域。具体来说:(1)高度耦合协调地市主要为几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包括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天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济南、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杭州、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以及中部的省会城市武汉;(2)中高度耦合协调地市主要为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布数量由东至西递减;(3)中度耦合协调地市主要分布在城市群次外围地区,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主;(4)中低度耦合协调地市主要分布在城市群外围和省级边界区域,以成渝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为主;(5)低度耦合协调地市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由此来看,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与我国新型城镇化格局较为吻合,各城市群辐射范围和程度有所差异,但都呈现出中心—外围递减的特点,高度和中高度耦合协调地市点状散布,中度和中低度耦合协调地市组团分布,低度耦合协调地市遍域分布。将子系统发展水平相对类型与耦合协调度叠加分析,可以发现高度耦合协调地市均是会展教育规模超前型,中高度和中度耦合协调地市中两种类型混合存在,中低度耦合协调地市多是会展教育规模滞后型,而低度耦合协调地市则多是会展业和会展教育双滞后平衡型。由此来看,与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动相似[30],会展业和会展教育之间的耦合互动同样具有时间序列和发展层次上的动态发展关系:作为会展业的衍生产物,只有当会展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展教育的产生才具备前提条件,而会展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将激发正反馈机制,促进二者双螺旋上升发展。

会展业,和会,协调度


从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图3),高—高(H-H)集聚区主要位于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几大城市群中心区,综合实力强劲,会展业和会展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低—高(L-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的外围,与中心区对比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虹吸效应;高—低(H-L)集聚区主要为中西部省会城市,形成省区中央凸起区,这与目前会展业和会展教育在中西部多数省份中仅在省会城市有所发展的现实情况有关,同时折射出省会城市在省内显著的资源聚集优势;低—低(L-L)集聚区主要位于省际边界地区,以陕甘新青藏边界最为集中,还包括黑吉蒙边界、湘鄂边界、粤赣边界和滇黔桂边界等,在“行政区边缘经济”[31]和“边界效应”[32]等的作用下成为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多重属性下的省际边缘区,会展业和会展教育水平普遍滞后。3 耦合协调影响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品牌会展特征初探[J];中国会展;2009年21期

2 颜珮珊;;杭博理念:诠释会展新境界[J];今日中国;2019年05期

3 本刊编辑部;;革·新——中国会展新生态[J];中国会展;2019年01期

4 ;编读往来[J];中国会展;2009年07期

5 姜雪峰;;会展链接世界[J];中国会展;2019年23期

6 陈泽炎;会展2004:永不落幕的看台[J];中国会展;2005年01期

7 黄蕾;;姚望谈会展经济……[J];中国科技财富;2007年Z1期

8 倪玮;;凝聚会展产业链上的领军者与智库力量[J];中国会展;2019年13期

9 崔浩;;会展大国的危与机[J];国际公关;2011年03期

10 孙卫;西部会展经济的多元化奇迹[J];中国会展;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颖;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刘启正;我国农业会展绩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蒋旭;基于珠三角的区域会展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黄玉妹;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艾险峰;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洋;会展物流服务供应链系统构建及可靠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冰莹;会展传播与策划[D];广西大学;2007年

2 王艳玲;北京品牌会展发展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3 邢振超;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会展营销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曹晓红;我国政府主导型会展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曹剑飞;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黄宁;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会展物流组织过程实例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迪;会展产品的价值构成及培育策略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

8 贺杰;太原市会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汪源;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会展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李思蒙;北京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7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77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8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