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我国生产、供销、信用合作社共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8:01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新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农业实践表明国际合作经济已进入联合与合作发展的新时期。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引发了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从中观的产业组织层面,研究如何促进同为合作组织属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简称为“三社”)之间的合作问题,是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基于国内外合作经济发展丰富的实践背景,本文结合共生理论和农业产业链合作理论,提出了建立“三社”共生系统的理论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阐释。“三社”共生系统指作为共生单元的专业社、供销社和信用社,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通过多种共生模式在所依赖的多个共生界面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金融及科技等多种共生活动而形成的共生关系的总和。运用数理经济学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DEA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三社”共生系统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结合我国新时期“三社”共生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生产、供销、信用合作社共生关系研究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参量,中共,单元,精深加工


为供销社和信用社在服务质量方面提供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需求,以更有效的实现服务产出。图3.1 表示了专业社和服务组织之间的质参量兼容特征。图 3.1 “三社”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质参量兼容1注:t4Z中的技术只要指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技术,而不是泛指基本的耕种技术。

参量,信用社,共生关系,投入产出结构


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 3.1 所示,共生单元中的专业社和服务组织存在着至少一组质参量兼,不仅提供了共生关系形成的基础使得共生关系得到确立和巩固,同时“三社”共生系统的形成机理。但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共生单元之间容的质参量并非只受彼此影响,还可能受到其他质参量影响。如信用社在满足了专业社运营资金需求的同时,信用社还组织农技培训提高社员从而使农产品产值增加。可见其众多兼容的质参量之间是相互影响,而影响;二是投入产出结构反映了“三社”共生系统中各单元主体间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双向以投入产出为媒介的质参征生动地刻画了“三社”共生系统的本质,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共生理论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分析[J]. 李涛.  生产力研究. 2018(11)
[2]走在前列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改革40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 李剑锋,徐建群,陈柯.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10)
[3]“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浙江实践及思考[J]. 徐旭初,金建东,吴彬.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6)
[4]ANT视角下“三位一体”农合联之构建——以浙江临海为例[J]. 徐波波.  行政与法. 2018(05)
[5]浙江省“三位一体”农合联构建的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合作经济组织理论、产权理论及交易费用理论视角[J]. 艾勇波,徐微,韩玉洁.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5)
[6]习近平农村市场化与农民组织化理论及其实践——统筹推进农村“三变”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J]. 陈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基于RS-DEA的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模型[J]. 王天擎,李琪.  系统科学学报. 2018(02)
[8]由乡村基层治理到国家治理——韩国农协结构性市场化改革的根源与中国启示[J]. 杨团.  探索与争鸣. 2018(02)
[9]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及对策建议[J]. 宋洪远,吴比.  农村金融研究. 2018(02)
[10]新《农协法》颁布后日本农协全面改革探析[J]. 刘松涛,王林萍.  现代日本经济. 2018(01)

博士论文
[1]我国农村信用社多元化经营绩效研究[D]. 孟晓霞.山东大学 2016
[2]我国产学研共生网络治理研究[D]. 张雷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3]产业间共生网络的演化机理研究[D]. 刘浩.大连理工大学 2010
[4]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D]. 王桂霞.中国农业大学 2005
[5]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 王兆华.大连理工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研究[D]. 施江鑫.华侨大学 2015
[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态工业共生网络均衡问题研究[D]. 李建建.天津理工大学 2011
[3]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形成机理研究[D]. 温威.暨南大学 2010
[4]转型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研究[D]. 梁艳军.山西财经大学 2010
[5]产业生态网络中共生关系形成动因研究[D]. 刘建宇.大连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4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944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