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知识付费产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1 07:2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冗杂和过剩严重,人们对优质的付费知识的态度和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在此背景下,优质的内容生产平台迅速崛起,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迅猛。中国知识付费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艾媒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已达到一点八八亿。而现阶段,国内外针对于知识付费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不成体系。基于此研究背景,本研究以知识付费产品为研究对象,以用户价值接受模型(VAM)为基础研究模型,根据知识付费产品的特点以及前人对于网络消费的研究,引入计划行为理论(TPB)中的主观规范这一新的自变量。将知识付费产品特性划分为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费用、技术特性和主观规范五个方面,以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把购买意愿作为因变量,设计出影响知识付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在研究方法层面,本文运用文献整理法、调查问卷法和数据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力求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根据上述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在构建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理论假设。在前人成熟研究量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修改,确定本研究量表;在预调研中,...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理论综述
2.1 知识付费研究概述
2.1.1 知识付费的概念
2.1.2 知识付费产品发展概述
2.1.3 知识付费产品形态及付费模式
2.2 购买意愿研究概述
2.2.1 购买意愿的概念
2.2.2 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
2.3 用户价值接受模型相关理论
2.3.1 用户价值接受模型
2.3.2 主观规范
2.4 本章小结
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3.2 研究假设
3.2.1 知识付费产品特性对感知价值的影响
3.2.2 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3.2.3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4.1 研究设计
4.2 量表设计
4.3 数据发放与收集
4.4 本章小结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数据分析方法
5.1.1 SPSS
5.1.2 AMOS工具与结构方程模型
5.2 数据分析
5.2.1 数据正态性检验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信度分析
5.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中介效应分析
5.4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5.5 检验结果分析
5.6 模型修正
5.7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与建议
6.2.1 增强专业性,提升用户感知价值
6.2.2 增加产品的趣味性
6.2.3 注重口碑,打造专业化平台
6.3 研究的贡献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4.1 研究的不足
6.4.2 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295117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理论综述
2.1 知识付费研究概述
2.1.1 知识付费的概念
2.1.2 知识付费产品发展概述
2.1.3 知识付费产品形态及付费模式
2.2 购买意愿研究概述
2.2.1 购买意愿的概念
2.2.2 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
2.3 用户价值接受模型相关理论
2.3.1 用户价值接受模型
2.3.2 主观规范
2.4 本章小结
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3.2 研究假设
3.2.1 知识付费产品特性对感知价值的影响
3.2.2 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3.2.3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4.1 研究设计
4.2 量表设计
4.3 数据发放与收集
4.4 本章小结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数据分析方法
5.1.1 SPSS
5.1.2 AMOS工具与结构方程模型
5.2 数据分析
5.2.1 数据正态性检验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信度分析
5.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中介效应分析
5.4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5.5 检验结果分析
5.6 模型修正
5.7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与建议
6.2.1 增强专业性,提升用户感知价值
6.2.2 增加产品的趣味性
6.2.3 注重口碑,打造专业化平台
6.3 研究的贡献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4.1 研究的不足
6.4.2 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2951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95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