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机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07:31
  中国和东盟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双方经济联系、贸易合作更加密切,经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不断地贸易合作摸索中,双方的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各自经济实力和区域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中国-东盟贸易合作已经迈向了“钻石十年”的新阶段,为了让贸易发展机制不断与时俱进趋向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论文以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以及登陆商务部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海关总署等网站搜集相关资料,整理统计数据。采用归纳与综合、数据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机制及相关对策问题。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国际贸易、贸易合作机制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相关贸易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从贸易的规模、结构、种类分析了中国-东盟的贸易现状并分析了中国-东盟之间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对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比较。第四部分从贸易合作驱动机制、政策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 

【文章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机制及对策研究


研究思路图

变化情况图,分类法,变化情况,马来西亚


图 3-1 2007-2017 年 SITC 分类法下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情况(2)东盟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从进出口商品的总体规模上看,东盟五国在2007-2016 十年间有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2007-2008 整体的贸易总额在数量上绝对增长,2009 年金融危机后,出现大幅的下降。第二,2010-2012,金融危机后的两年,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在这一背景下,东盟五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开始缓慢增长。第三,2015-2016 进出口额再次出现整体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周期性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全球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其中,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 2013-2016 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下降。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在 2010-2014 年间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上升。泰国从 2009 年经济危机后进出口额一直持续增长到 201年,直到 2014 年出现再次下降。具体详见表 3-4、3-5、3-6、3-7、3-8。分析可知东盟 5 国贸易进出口结构变化基本同我国相同。从出口方面来看:新加坡和泰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 75%上下,菲律宾更是达到了 80%以上,在 2007 年的出口中,工业制成品占比达到最高的 88.5%,出口比重远远超过其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相比之下,虽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工业制成品占比稍低,但马来西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也都达到了 62%以上。印度

进出口商品结构,分类法,新加坡,西亚


007-2016年SITC分类法下新加坡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蓄力十载,共享未来 主题国机制促进东博会长效发展[J].   进出口经理人. 2017(09)
[2]“一带一路”框架下香港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潜力分析[J]. 张晓静,邱晓伟,刘凡.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3]20162017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年度分析系列报告之十三[J]. 周菁,李红.  东南亚纵横. 2017(02)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J]. 谭秀阁,王珏.  区域经济评论. 2016(04)
[5]Formal or Informal?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of China’s Free Trade Agreements[J]. 赵军,胡妤.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2016(01)
[6]论《东盟宪章》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影响[J]. 赵少群,丁洋洋.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6)
[7]中国出口贸易现状综合评价研究[J]. 孟中泽.  当代经济. 2012(21)
[8]出口产业生产贸易链构建的财政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我国粤、桂、琼、滇四省区的分析[J]. 李杰云,范祚军,侯晓.  东南亚纵横. 2012(04)
[9]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变迁与比较[J]. 祝树金,邓群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J].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李向阳.  经济研究. 2009(11)

博士论文
[1]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D]. 郝璐.吉林大学 2017
[2]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D]. 邓晓馨.辽宁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一带一路”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 孙敬.河北经贸大学 2017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 梁璇.云南大学 2016
[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D]. 徐娟.南京大学 2016
[4]TPP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 张毅.大连海事大学 2016
[5]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D]. 龚志超.云南财经大学 2014
[6]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 李树丽.华中农业大学 2013
[7]构建中国-东盟贸易创新模式[D]. 林埜垚.贵州财经大学 2013
[8]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财政政策协调研究[D]. 秦欣然.广西大学 2013
[9]东盟的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研究[D]. 刘诗钰.黑龙江大学 2013
[10]“集体领导”视角下的东亚经济合作研究[D]. 陆文婷.复旦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54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954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