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约车平台双边报价交易机制创新及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08:40
现有网约车平台采用接受或拒绝的定价交易机制,即乘客和司机被动选择接受或拒绝交易平台给出的定价及加价规则。由于缺乏对平台用户个体需求的了解,当前平台产生的价格不能反映不同交易者的内在诉求,如每个乘客的用车目的、紧急程度、经济能力,司机的实际运行成本、期望收益等差异。由于每个交易者的内在诉求对每笔交易的合理定价具有很大影响,为优化资源配置,将这类信息纳入网约用车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设计了基于网约车平台的双边报价交易机制,该机制允许乘客和司机分别进行报价,网约车平台基于每次交易涉及的乘客及司机的报价自动生成交易价格并实现乘客与司机的交易匹配,该机制满足参与理性约束、预算平衡约束,保障乘客和司机获得该机制作用下的所有交易剩余,文章还对该机制下交易人的报价策略及投机策略进行了理性及仿真分析,证明该机制鼓励交易者说真话,从而优化平台资源配置。
【文章来源】:中国管理科学.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当 s ˉ k < b ˉ k+1 且sk′>bk′+1时的交易匹配及价格生成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投机报价乘客使用低报策略时,该乘客的成功率(即赢得交易概率)显着下降。根据仿真分析,当低报系数等于0.5时,该乘客赢得交易的概率接近于0。根据图3,图3 单个投机乘客不同低报程度下的交易价格趋势图
图2 单个投机乘客不同低报程度下的交易成功率趋势图投机报价乘客的低报策略对交易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平均而言使交易价格平均下降2%或3%。这表明尽管低报策略可能会略微增加乘客的效用,但增加有限。考虑到失去交易机会的风险显著增加,使得低报策略不值得选择。上述分析也适用于试图使用提高报价策略来提高其效用的司机,类似地司机的高报策略对其效用的增加作用非常有限,且失去交易机会的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同样的匹配和支付规则,里程计价阶段的报价和赢得交易概率将有同样的规律。由于两个阶段的赢得交易概率相乘为交易者最终赢得交易概率,这将导致交易者的赢得交易概率进一步下降,所以进一步降低乘客和司机投机报价的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双边减排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拍卖机制研究[J]. 杨晶玉,李冬冬. 中国管理科学. 2018(08)
[2]大数据条件下物流采购竞价交易模式创新研究[J]. 周乐欣,宋山梅,李露.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考虑投标者有限理性行为的网上临时一口价拍卖的卖方收益分析[J]. 高广鑫,樊治平.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7)
[4]网约车颠覆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以滴滴出行为例[J]. 张爱萍,林晓言,陈小君.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7(02)
[5]创新与管制:互联网约租车管制制度研究[J]. 徐天柱. 江淮论坛. 2017(02)
[6]基于用户规模的双边平台适应性动态定价策略研究[J]. 段文奇,柯玲芬. 中国管理科学. 2016(08)
[7]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发展模式探究[J]. 程絮森,朱润格,傅诗轩. 中国软科学. 2015(10)
本文编号:2954675
【文章来源】:中国管理科学.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当 s ˉ k < b ˉ k+1 且sk′>bk′+1时的交易匹配及价格生成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投机报价乘客使用低报策略时,该乘客的成功率(即赢得交易概率)显着下降。根据仿真分析,当低报系数等于0.5时,该乘客赢得交易的概率接近于0。根据图3,图3 单个投机乘客不同低报程度下的交易价格趋势图
图2 单个投机乘客不同低报程度下的交易成功率趋势图投机报价乘客的低报策略对交易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平均而言使交易价格平均下降2%或3%。这表明尽管低报策略可能会略微增加乘客的效用,但增加有限。考虑到失去交易机会的风险显著增加,使得低报策略不值得选择。上述分析也适用于试图使用提高报价策略来提高其效用的司机,类似地司机的高报策略对其效用的增加作用非常有限,且失去交易机会的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同样的匹配和支付规则,里程计价阶段的报价和赢得交易概率将有同样的规律。由于两个阶段的赢得交易概率相乘为交易者最终赢得交易概率,这将导致交易者的赢得交易概率进一步下降,所以进一步降低乘客和司机投机报价的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双边减排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拍卖机制研究[J]. 杨晶玉,李冬冬. 中国管理科学. 2018(08)
[2]大数据条件下物流采购竞价交易模式创新研究[J]. 周乐欣,宋山梅,李露.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考虑投标者有限理性行为的网上临时一口价拍卖的卖方收益分析[J]. 高广鑫,樊治平.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7)
[4]网约车颠覆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以滴滴出行为例[J]. 张爱萍,林晓言,陈小君.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7(02)
[5]创新与管制:互联网约租车管制制度研究[J]. 徐天柱. 江淮论坛. 2017(02)
[6]基于用户规模的双边平台适应性动态定价策略研究[J]. 段文奇,柯玲芬. 中国管理科学. 2016(08)
[7]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发展模式探究[J]. 程絮森,朱润格,傅诗轩. 中国软科学. 2015(10)
本文编号:2954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95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