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便利化视角下我国口岸通关协同绩效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6 05:02
建设高效、有序的口岸通关环境,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本文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着眼于通关时效的提升,构建了交叉效率DEA—Malmquist指数—Co-plot三步法的口岸通关协同绩效评价模型,对2014~2016年我国三大经济圈主要口岸的通关协同绩效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通关模式下,长三角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效率水平均高于珠三角、环渤海;我国三大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整体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进口-空运模式下环渤海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的Malmquist指数最低;基于投入规模的分组为我国三大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发展提供了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从口岸改革目标、口岸治理结构、口岸规划布局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口岸通关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20,2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进口-海运方式下口岸通关能力矩阵
通关效率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它的提升对于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口岸通关协同绩效的评价问题,可转化为实施各项口岸通关协同措施后,当前口岸通关效率的测度问题。目前,关于口岸通关效率的量化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应用Petri网建模方法分析某个通关流程对整体时效的影响,即分析通关效率的前置因素;(2)第二类,利用数值模拟仿真方法分析通关效率对跨境供应链中承诺交货期的影响,即分析通关效率所产生的效应;(3)第三类,采用组合评价方法对口岸通关效率进行测度,即分析整体通关效率水平变化。(1)本文沿用第三类通关效率评价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对于效率评价问题的研究,学术界采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大类。其中,参数方法主要是随机前沿方法(SFA)、自由分布方法(DFA)和后前沿方法(TFA);而非参数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自由处置壳方法(FDH)。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的一种评价方法,无需建立变量之间严格的函数关系,可以灵活应用,并且在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测度上具有优势。自1978年以来,许多不同的DEA模型被提出,其中传统的DEA模型CCR被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领域。(2)但是,传统CCR模型存在严重的不足,即:每个DMU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权重进行单纯的自评,经常出现多个DMU同时有效而无法相互比较,以及不能实现跨时期的动态效率评价的问题。为此,基于交叉效率DEA实现更加客观效率值的静态评价,Malmquist指数实现生产效率及其分解的动态评价以及Co-plot合图法在无效决策单元改进上的可操作性,本文建立了交叉效率DEA—Malmquist指数—Co-plot三步法的组合模型,以达到弥补彼此不足,缩小评价结果误差,使测度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一般而言,对于口岸通关的排名,通常会选用办结报关单量来衡量一个口岸通关能力的强弱。但是,拥有较高的报关单办结的口岸,并不代表该口岸拥有较高的通关协同绩效。如表3中进口-海运模式下,本文评价了2016年9个主要口岸,其中南京口岸办结报关单量排名第3,而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排名第5;还有在进口-空运模式下,本文评价了2016年7个主要口岸,其中南京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排名第2,而口岸办结报关单量排名第7。因此,口岸通关能力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办结报关单量的大小。基于此,本文以2016年数据为例,以办结报关单量占比、通关协同绩效值作为横、纵坐标,以这两个变量的平均值为界限,构建口岸通关能力矩阵。针对四种不同的通关模式,将我国主要口岸分成了四种类型,即精干型、强壮型、瘦弱型和肥胖型,(1)具体如图2~5所示。图2 进口-海运方式下口岸通关能力矩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进口贸易口岸通关效率水平测度研究——基于Co-plot—DEA组合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J]. 谢晶.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6(05)
[2]论口岸部门合作和大通关建设[J]. 郭永泉. 开放导报. 2016(03)
[3]贸易便利化视角下海关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策略研究[J]. 李海莲,张浩,王伟.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6)
[4]贸易便利与贸易竞争力:东亚地区例证[J]. 齐军领,范爱军. 统计与决策. 2015(15)
[5]考虑贸易便利与通关效率的跨国供应链库存优化[J]. 周欣,霍佳震. 管理工程学报. 2015(03)
[6]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效应及比较研究——基于不同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实证[J]. 胡超.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8)
[7]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效率变动实证研究——基于PCA-DEA-TOPSIS三步法[J]. 徐建中,谢晶,李迪.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02)
[8]贸易便利化视角下的知识产权边境执法——兼对《反假冒贸易协定》的评论[J]. 徐昕.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2(05)
[9]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口岸通关流程建模与仿真——以洋山保税港区进口法检货物的通关流程为例[J]. 张戎,艾彩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07)
[10]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 郭磊,刘志迎,周志翔.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1)
硕士论文
[1]协同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 孙玲.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2]天津空港口岸“大通关”运作模式研究[D]. 李毅.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9977
【文章来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20,2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进口-海运方式下口岸通关能力矩阵
通关效率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它的提升对于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口岸通关协同绩效的评价问题,可转化为实施各项口岸通关协同措施后,当前口岸通关效率的测度问题。目前,关于口岸通关效率的量化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应用Petri网建模方法分析某个通关流程对整体时效的影响,即分析通关效率的前置因素;(2)第二类,利用数值模拟仿真方法分析通关效率对跨境供应链中承诺交货期的影响,即分析通关效率所产生的效应;(3)第三类,采用组合评价方法对口岸通关效率进行测度,即分析整体通关效率水平变化。(1)本文沿用第三类通关效率评价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对于效率评价问题的研究,学术界采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大类。其中,参数方法主要是随机前沿方法(SFA)、自由分布方法(DFA)和后前沿方法(TFA);而非参数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自由处置壳方法(FDH)。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的一种评价方法,无需建立变量之间严格的函数关系,可以灵活应用,并且在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测度上具有优势。自1978年以来,许多不同的DEA模型被提出,其中传统的DEA模型CCR被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领域。(2)但是,传统CCR模型存在严重的不足,即:每个DMU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权重进行单纯的自评,经常出现多个DMU同时有效而无法相互比较,以及不能实现跨时期的动态效率评价的问题。为此,基于交叉效率DEA实现更加客观效率值的静态评价,Malmquist指数实现生产效率及其分解的动态评价以及Co-plot合图法在无效决策单元改进上的可操作性,本文建立了交叉效率DEA—Malmquist指数—Co-plot三步法的组合模型,以达到弥补彼此不足,缩小评价结果误差,使测度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一般而言,对于口岸通关的排名,通常会选用办结报关单量来衡量一个口岸通关能力的强弱。但是,拥有较高的报关单办结的口岸,并不代表该口岸拥有较高的通关协同绩效。如表3中进口-海运模式下,本文评价了2016年9个主要口岸,其中南京口岸办结报关单量排名第3,而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排名第5;还有在进口-空运模式下,本文评价了2016年7个主要口岸,其中南京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排名第2,而口岸办结报关单量排名第7。因此,口岸通关能力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办结报关单量的大小。基于此,本文以2016年数据为例,以办结报关单量占比、通关协同绩效值作为横、纵坐标,以这两个变量的平均值为界限,构建口岸通关能力矩阵。针对四种不同的通关模式,将我国主要口岸分成了四种类型,即精干型、强壮型、瘦弱型和肥胖型,(1)具体如图2~5所示。图2 进口-海运方式下口岸通关能力矩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进口贸易口岸通关效率水平测度研究——基于Co-plot—DEA组合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J]. 谢晶.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6(05)
[2]论口岸部门合作和大通关建设[J]. 郭永泉. 开放导报. 2016(03)
[3]贸易便利化视角下海关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策略研究[J]. 李海莲,张浩,王伟.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6)
[4]贸易便利与贸易竞争力:东亚地区例证[J]. 齐军领,范爱军. 统计与决策. 2015(15)
[5]考虑贸易便利与通关效率的跨国供应链库存优化[J]. 周欣,霍佳震. 管理工程学报. 2015(03)
[6]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效应及比较研究——基于不同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实证[J]. 胡超.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8)
[7]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效率变动实证研究——基于PCA-DEA-TOPSIS三步法[J]. 徐建中,谢晶,李迪.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02)
[8]贸易便利化视角下的知识产权边境执法——兼对《反假冒贸易协定》的评论[J]. 徐昕.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2(05)
[9]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口岸通关流程建模与仿真——以洋山保税港区进口法检货物的通关流程为例[J]. 张戎,艾彩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07)
[10]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 郭磊,刘志迎,周志翔.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1)
硕士论文
[1]协同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 孙玲.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2]天津空港口岸“大通关”运作模式研究[D]. 李毅.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9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95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