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测算与演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2-07 05:06
  在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格局下,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难以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因素需要从出口国外增加值的演变动态过程中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出口中原材料的来源地和国家间增加值的核算平衡关系建立生产核算模型,直观地测算了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将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变化分解为进口国增值能力、进口国技术水平、国际贸易联系、我国技术水平、出口水平变化五部分,并讨论了我国出口边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沿着二元边际变动是影响我国出口国外增加值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分析出口边际的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水平企业发现,国际贸易环境、规模经济和政策扶持仍然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持续出口的外在条件,而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因素则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海外市场生存提供了内在动力。 

【文章来源】:统计研究. 2020,3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测算与演变探析


我国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成分增速数据来源:OECD增加值贸易统计数据库

国际贸易,中间产品,人民币,数据来源


第37卷第3期马丹何雅兴: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测算与演变探析·5·准,也没有体现在出口国的核算体系中,对其测算方法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Borin和Mancini,2017)。图2我国国外中间产品投入(十亿人民币)数据来源:CEIC国际贸易数据库因此,揭开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如何演变的迷雾,需要回答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如何客观合理地测算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二是如何解释我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的演进机理?为此,本文在给出出口国外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基础上,尝试从多个角度诠释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演变,全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本文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拓展和丰富了已有研究:①在生产分解模型基础上,给出测算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直观简明方法,并从结构分解的角度,将生产技术进步、国际贸易关联以及出口变化等因素放入我国出口中国外增加值演变的实际过程中,完整刻画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驱动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因素及其运动过程;②从多维角度论证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演变特征,在充分考虑贸易结构调整、出口企业运动边际等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补充了制造业企业出口持续与出口中国外增加值创造的新证据,对更全面理解和认识我国出口的二重性质,正确评价我国企业海外市场生存与国际增加值流动具有一定的边际贡献。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立足国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通常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和出发点,即使在当前新的垂直分工体系下仍然是理论界共识(Krugman,1980;易先忠等,2017)。世界范围的要素禀赋差异、生产企业层面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积极参与垂直专业化下的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后起赶超的主要途

垂直分布,增加值,环流


ǔ潭壬辖馐土饲?述二者同步变动的原因,也可能是纾困高进口和垂直专业化下降悖论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体外循环式的加工贸易,以差异化的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的政策组合,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具有显著的出口偏好。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来自于内外部贸易环境变化造成的国内外相对贸易成本落差,将改变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促使出口企业调整成本加成策略,影响企业对外依存度(Fontagne等,2018;刘斌等,2018)。因此,在“进口—出口—国外增加值返回”的过程中,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环流过程。图3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环流从图3可以看出,驱动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流动主要有三条主线:一是国外生产并出口中间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出口国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是产生增加值的内在条件,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生产技术联系是触发出口行为的外生动力;第二条主线是进口国企业将中间产品投入生产,生产制成品。这里将产生进口国的增加值,其生产环节在国内完成,主要的决定因素来自于进口国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的价值加成能力;第三条主线则是进口国企业根据国内外贸易环境和生产经营状况,决定是否出口,如果选择出口,则产生出口中的国外成分。需要注意的是,出口中的国外成分并不仅仅是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在垂直分布的分工体系下,由于中间产品跨境流动带来技术和生产的“二次拆分”,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全球生产网络,单纯从进出口总量角度诠释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国际利得分配将带来大量的重复计算,甚至可能扭曲国家间贸易利得分配关系(许宪春和余航,2018)。因此,如何对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进行统计测算成为第三条主线的关键问题。我们将沿着以上思路,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踏脚石策略与中国企业出口增长[J]. 鲁晓东,易敏.  财贸经济. 2019(07)
[2]贸易便利化是否提高了出口中的返回增加值[J]. 刘斌,王乃嘉,屠新泉.  世界经济. 2018(08)
[3]理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统计视角[J]. 许宪春,余航.  经济学动态. 2018(07)
[4]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与启示——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研究[J]. 张会清,翟孝强.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1)
[5]进口贸易、本土关联与国内价值链重塑[J]. 黎峰.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9)
[6]出口与内需的结构背离:成因及影响[J]. 易先忠,包群,高凌云,张亚斌.  经济研究. 2017(07)
[7]中国企业的市场存活分析:中间品进口重要吗?[J]. 许家云,毛其淋.  金融研究. 2016(10)
[8]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新检验:中国经验[J]. 张杰,张帆,陈志远.  世界经济. 2016(06)
[9]延长企业生存时间:单向贸易还是“双向国际化”?[J]. 逯宇铎,戴美虹,刘海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2)
[10]出口贸易增加值测算的微观基础[J]. 高敏雪,葛金梅.  统计研究. 2013(10)



本文编号:3021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021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