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接受心理的悬念广告解读

发布时间:2021-02-11 04:20
  目的在对悬念广告具体表现形式,如一悬一答式、一悬多答式、多悬一答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悬念广告的创意手法,如逻辑诉求手法、情感诉求手法、故事性手法、幽默性手法、反常态手法、化繁为简手法等,并通过具体悬念广告案例阐释不同创意手法的艺术价值。方法立足悬念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分析,从先在结构的概念、时代因素、个性心理及对受众接受心理过程的梳理等方面,提出夸张有度、猎奇有度、设悬有度等悬念广告创意和投放建议。利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探讨接受心理视域下悬念广告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规律。结论悬念广告的创意形式早已有之,但从接受心理或创作心理出发的不同研究路径,为悬念广告的全方位解读提供了不同视角,也为揭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文章来源】:包装工程. 2020,41(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悬念广告的表现形式分析
    1.1 一悬一答式
    1.2 一悬多答式
    1.3 多悬一答式
2 悬念广告的创意手法分析
    2.1 逻辑诉求手法
    2.2 情感诉求手法
    2.3 故事性手法
    2.4 幽默性手法
    2.5 反常态手法
    2.6 化繁为简手法
3 悬念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分析
    3.1 悬念广告受众接受心理的先在结构
        3.1.1 先在结构的概念
        3.1.2 先在结构的时代因素
        3.1.3 先在结构的个性心理
    3.2 悬念广告受众接受心理过程
        3.2.1 刺激阶段
        3.2.2 感知阶段
        3.2.3 情感阶段
        3.2.4 联想阶段
4 悬念广告“度”的把握
    4.1 夸张有度
    4.2 猎奇有度
    4.3 设悬有度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广告中的情感诉求方略与探究[J]. 陈丽佳.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09)
[2]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悬念广告的风险——以近年的几组报纸悬念广告为例[J]. 黎勇.  青年记者. 2016(34)
[3]期待视野——接受美学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J]. 陈长利.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5(04)
[4]联想在广告创意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J]. 赵雪梅.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2)
[5]多媒介环境下的平面悬念广告:消失或延伸[J]. 李漪.  青年记者. 2013(20)
[6]浅谈影视悬念广告手法的运用[J]. 李菲.  科技信息. 2012(36)
[7]媒介文本的符码呈现与受众的差异化意义生产——源自实证调查的《蜗居》受众分析[J]. 张蕾.  国际新闻界. 2010(06)



本文编号:3028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028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