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质量的阶梯演变和结构分解
发布时间:2021-03-05 04:29
进口贸易利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质量。为全面揭示我国进口质量时序特征、区间分布和进口来源国质量跨度,可基于CEPII—BACI数据库2000—2017年数据,采用相对单位价值法测算中国进口产品质量,从全球进口目的地、中国进口产品、进口来源国三个维度构建中国进口质量阶梯,并对中国进口质量整体变动进行结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口贸易实现了量增质提,在全球进口质量阶梯中的排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世界优质产品重要的销售市场;中国进口产品质量的多样性增加,进口产品质量均值上升趋势明显;各进口来源国之间的质量异质性弱化,构成质量差距的主因已经由中—低质量差距转化为高—中质量差距;产品内效应是推动中国进口质量提升的主导因素,资源再配置效应影响力度十分有限。基于中国进口质量的特征事实,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进口质量,一要在进口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着力推动进口质量升级,通过对进口关税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先削减高质量产品进口贸易壁垒,进一步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二要积极利用进口市场优势吸引发达经济体参与中国主导的贸易安排,在争取和组织优质进口货源的同时,采取以市场换市场的方式用进口带动出口,并谋求...
【文章来源】:中国流通经济. 2020,34(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进口来源国视角的质量阶梯
采用格里利克斯(Griliches Z)等[26]的分解方法从微观产品层面考察中国进口质量升级演变机制。由于进口产品关系(定义为进口来源国—产品组合)可区分为持续、进入、退出三类,中国进口产品质量整体变动可相应分解为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内效应,表示持续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不变时,由自身质量变动引起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二是产品间效应,表示持续进口产品质量不变时,由产品间进口份额变动引致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三是进入效应,即由新进入的进口产品关系引起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四是退出效应,即由进口关系退出导致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前两种效应的总和是进口质量变动的集约边际,后两种效应的总和是进口质量变动的扩展边际,且产品间效应、进入效应与退出效应的总和称为资源再配置效应,中国进口质量变动分解具体如下:其中,ΔQt表示中国整体进口质量在t时期的变动,S、E、X分别表示持续、进入、退出的进口产品关系集合,ωrt是进口产品关系r在t时期的进口份额,Qrt是进口产品关系r在t时期的进口质量,ωˉr、Qˉr、Qˉ分别表示ωr、Qr、Q在t或t-1期的均值。当持续进口产品关系的进口质量提升时,产品内效应为正;当质量更高(低)的持续进口产品关系进口份额增加(减少)时,资源由低质量进口品流向高质量进口品,产品间效应为正;当新进入进口产品关系的进口产品质量高于均值时,进入效应为正;当退出的进口产品关系的进口产品质量低于均值时,退出效应为正。
一国的全球进口质量排名代表其进口质量的相对地位,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进口质量水平,也与其他国家的进口质量水平有关。进一步,本研究对2017年各国(中国除外)进口份额进行降序排列,分别取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发达经济体(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和发展中经济体(墨西哥、印度、波兰、俄罗斯、土耳其),与中国的进口质量指数进行动态横向比较。具体参见表2。在五个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中,与美国相比,中国进口产品质量除2001年外均超过美国,说明中国进口贸易更多反映了对国内供给不足的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而美国进口贸易则是为国内高质量产品提供低价的替代品;与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相比,尽管2000年中国进口质量水平仍然落后较多,但2006年开始向上赶超,之后互有消长,甚至在2012年、2013年和2017年超过了这几个发达经济体。在五个主要的发展中经济体中,波兰的进口质量除2006年外始终落后于中国;墨西哥的进口质量自2003年起被中国超越;印度的进口质量在2004年前后出现了较大落差,使得中印两国进口质量的对比关系以2004年为界形成清晰划分;土耳其的进口质量在2013年及之前的大部分年份超过中国,2013年后因下降趋势明显也被赶超;俄罗斯与中国的进口质量曾在较长时期处于交织状态,但自2015年起也被中国超越。截至2017年,中国进口质量水平已经超过上述五个发展中经济体,并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本研究按照用途或技术水平对进口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测算进口质量等级,以2000年、2007年、2017年为时间节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产品结构维度掌握中国进口质量变动特征。具体参见表3。从按照用途分类的产品种类看,2000年中国进口质量阶梯位次最高的是消费品(第107名),其后是资本品(第112名)和中间产品(第150名);2007年我国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质量等级均有大幅提升,分别达到第47位和第39位,但中间产品进口质量等级下滑至第164位;2007年后,我国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质量等级继续上升至第29位和第26位,中间产品进口质量加速上升到第51位,但仍落后于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位次。就规模而言,2000—2017年,我国中间产品全球进口份额增幅最大,增加了5.8个百分点,资本品和消费品分别增加了4.5和2.5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进口贸易70年变迁与未来发展路径思考[J]. 庄芮,杨超,常远. 国际贸易. 2019(04)
[2]何去何从:贸易保护还是开放竞争?——来自微观企业创新的证据[J]. 黎文靖,郑曼妮. 财经研究. 2018(03)
[3]进口种类、产品质量与贸易福利:基于价格指数的研究[J]. 张永亮,邹宗森. 世界经济. 2018(01)
[4]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中国证据的研究[J]. 许家云,毛其淋,胡鞍钢. 世界经济. 2017(03)
[5]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阶梯及其影响因素[J]. 陈丰龙,徐康宁. 国际贸易问题. 2016(10)
[6]人民币汇率、产品质量与企业出口行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J]. 许家云,佟家栋,毛其淋. 金融研究. 2015(03)
[7]进口自由化、竞争与本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自然实验[J]. 简泽,张涛,伏玉林. 经济研究. 2014(08)
[8]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J]. 刘伟丽,陈勇. 中国工业经济. 2012(11)
本文编号:3064577
【文章来源】:中国流通经济. 2020,34(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进口来源国视角的质量阶梯
采用格里利克斯(Griliches Z)等[26]的分解方法从微观产品层面考察中国进口质量升级演变机制。由于进口产品关系(定义为进口来源国—产品组合)可区分为持续、进入、退出三类,中国进口产品质量整体变动可相应分解为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内效应,表示持续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不变时,由自身质量变动引起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二是产品间效应,表示持续进口产品质量不变时,由产品间进口份额变动引致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三是进入效应,即由新进入的进口产品关系引起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四是退出效应,即由进口关系退出导致的国家层面的进口质量变动。前两种效应的总和是进口质量变动的集约边际,后两种效应的总和是进口质量变动的扩展边际,且产品间效应、进入效应与退出效应的总和称为资源再配置效应,中国进口质量变动分解具体如下:其中,ΔQt表示中国整体进口质量在t时期的变动,S、E、X分别表示持续、进入、退出的进口产品关系集合,ωrt是进口产品关系r在t时期的进口份额,Qrt是进口产品关系r在t时期的进口质量,ωˉr、Qˉr、Qˉ分别表示ωr、Qr、Q在t或t-1期的均值。当持续进口产品关系的进口质量提升时,产品内效应为正;当质量更高(低)的持续进口产品关系进口份额增加(减少)时,资源由低质量进口品流向高质量进口品,产品间效应为正;当新进入进口产品关系的进口产品质量高于均值时,进入效应为正;当退出的进口产品关系的进口产品质量低于均值时,退出效应为正。
一国的全球进口质量排名代表其进口质量的相对地位,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进口质量水平,也与其他国家的进口质量水平有关。进一步,本研究对2017年各国(中国除外)进口份额进行降序排列,分别取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发达经济体(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和发展中经济体(墨西哥、印度、波兰、俄罗斯、土耳其),与中国的进口质量指数进行动态横向比较。具体参见表2。在五个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中,与美国相比,中国进口产品质量除2001年外均超过美国,说明中国进口贸易更多反映了对国内供给不足的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而美国进口贸易则是为国内高质量产品提供低价的替代品;与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相比,尽管2000年中国进口质量水平仍然落后较多,但2006年开始向上赶超,之后互有消长,甚至在2012年、2013年和2017年超过了这几个发达经济体。在五个主要的发展中经济体中,波兰的进口质量除2006年外始终落后于中国;墨西哥的进口质量自2003年起被中国超越;印度的进口质量在2004年前后出现了较大落差,使得中印两国进口质量的对比关系以2004年为界形成清晰划分;土耳其的进口质量在2013年及之前的大部分年份超过中国,2013年后因下降趋势明显也被赶超;俄罗斯与中国的进口质量曾在较长时期处于交织状态,但自2015年起也被中国超越。截至2017年,中国进口质量水平已经超过上述五个发展中经济体,并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本研究按照用途或技术水平对进口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测算进口质量等级,以2000年、2007年、2017年为时间节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产品结构维度掌握中国进口质量变动特征。具体参见表3。从按照用途分类的产品种类看,2000年中国进口质量阶梯位次最高的是消费品(第107名),其后是资本品(第112名)和中间产品(第150名);2007年我国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质量等级均有大幅提升,分别达到第47位和第39位,但中间产品进口质量等级下滑至第164位;2007年后,我国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质量等级继续上升至第29位和第26位,中间产品进口质量加速上升到第51位,但仍落后于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位次。就规模而言,2000—2017年,我国中间产品全球进口份额增幅最大,增加了5.8个百分点,资本品和消费品分别增加了4.5和2.5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进口贸易70年变迁与未来发展路径思考[J]. 庄芮,杨超,常远. 国际贸易. 2019(04)
[2]何去何从:贸易保护还是开放竞争?——来自微观企业创新的证据[J]. 黎文靖,郑曼妮. 财经研究. 2018(03)
[3]进口种类、产品质量与贸易福利:基于价格指数的研究[J]. 张永亮,邹宗森. 世界经济. 2018(01)
[4]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中国证据的研究[J]. 许家云,毛其淋,胡鞍钢. 世界经济. 2017(03)
[5]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阶梯及其影响因素[J]. 陈丰龙,徐康宁. 国际贸易问题. 2016(10)
[6]人民币汇率、产品质量与企业出口行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J]. 许家云,佟家栋,毛其淋. 金融研究. 2015(03)
[7]进口自由化、竞争与本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自然实验[J]. 简泽,张涛,伏玉林. 经济研究. 2014(08)
[8]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J]. 刘伟丽,陈勇. 中国工业经济. 2012(11)
本文编号:3064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06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