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9 19:0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不少学者纷纷对其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内贸易模式越来越符合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研究中的主要内容。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和强国之基,在国际贸易发展日益兴盛的当下,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也愈加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制造业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中国在2015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助力中国制造业和转型升级。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工业发达是德国经济的主要特点,制造业作为德国的支柱性产业,历年来为德国经济增长带来极大的贡献。早在2013年时德国就提出“工业4.0”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革命使德国继续保持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因此将“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相联系,实现中德制造业战略的有效对接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制造业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这种背景下,对以...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图 3.1 产业内贸易理论框架Figure3.1 The Structur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资料来源:由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而得.2.1 产业内贸易传统理论① 寡占模型—寡头市场寡头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即使产品完全
图 3.2 比较优势示意图Figure.3.2 The Sketeh Map of ComParativeAdva1、2 基于比较优势的差异,各自都有自己的下,两国的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质量产品,进口低质量产品,国家 2 的情况国家 1 属于资本充裕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国家 2 的资本劳动比率较小,属于劳动力充但是这具有严格的假设限制:技术不变等因资本的作用,能够有效对熟练劳动和非熟练—研发费用Sutton(1984)则基于研发支出的多少会对S-S 模型,重点关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个国家 A 的情形,首先假设存在寡头垄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评述[J]. 张国红.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7(06)
[2]中韩、中日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特征及影响要素的比较研究[J]. 李海莲,张楚翘.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17(03)
[3]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就业调整成本的影响[J]. 李江,卫平,宋毅,石大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04)
[4]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J]. 冯宗宪,蒋伟杰.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3)
[5]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J]. 蒋琼琼. 对外经贸. 2016(09)
[6]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3年面板数据分析[J]. 齐晓辉,刘亿.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01)
[7]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J]. 彭颖. 对外经贸. 2015(09)
[8]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 田爱国. 对外经贸. 2015(08)
[9]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J]. 龚新蜀,刘宁. 亚太经济. 2015(02)
[10]中国与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J]. 陈巧慧,戴庆玲.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5)
博士论文
[1]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 高伟.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老挝对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分析[D]. 吴嘉格.云南财经大学 2017
[2]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杜国栋.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德欧产业内贸易与欧盟核心区经济结构变化的因果传导机制研究[D]. 张笠.复旦大学 2013
[4]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 马晓娜.重庆大学 2011
[5]产业内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D]. 彭吉伟.重庆大学 2010
[6]我国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 李维.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0072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图 3.1 产业内贸易理论框架Figure3.1 The Structur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资料来源:由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而得.2.1 产业内贸易传统理论① 寡占模型—寡头市场寡头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即使产品完全
图 3.2 比较优势示意图Figure.3.2 The Sketeh Map of ComParativeAdva1、2 基于比较优势的差异,各自都有自己的下,两国的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质量产品,进口低质量产品,国家 2 的情况国家 1 属于资本充裕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国家 2 的资本劳动比率较小,属于劳动力充但是这具有严格的假设限制:技术不变等因资本的作用,能够有效对熟练劳动和非熟练—研发费用Sutton(1984)则基于研发支出的多少会对S-S 模型,重点关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个国家 A 的情形,首先假设存在寡头垄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评述[J]. 张国红.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7(06)
[2]中韩、中日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特征及影响要素的比较研究[J]. 李海莲,张楚翘.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17(03)
[3]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就业调整成本的影响[J]. 李江,卫平,宋毅,石大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04)
[4]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J]. 冯宗宪,蒋伟杰.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3)
[5]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J]. 蒋琼琼. 对外经贸. 2016(09)
[6]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3年面板数据分析[J]. 齐晓辉,刘亿.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01)
[7]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J]. 彭颖. 对外经贸. 2015(09)
[8]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 田爱国. 对外经贸. 2015(08)
[9]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J]. 龚新蜀,刘宁. 亚太经济. 2015(02)
[10]中国与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J]. 陈巧慧,戴庆玲.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5)
博士论文
[1]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 高伟.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老挝对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分析[D]. 吴嘉格.云南财经大学 2017
[2]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杜国栋.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德欧产业内贸易与欧盟核心区经济结构变化的因果传导机制研究[D]. 张笠.复旦大学 2013
[4]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 马晓娜.重庆大学 2011
[5]产业内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D]. 彭吉伟.重庆大学 2010
[6]我国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 李维.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0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09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