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泰国、越南、印尼四国木薯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化发展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0:02

  本文关键词:中国、泰国、越南、印尼四国木薯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化发展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泰国、越南及印尼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木薯进出口贸易区域,对这一区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上述四国为对象,从贸易竞争力和木薯产业化发展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使用2000-2013年中国、泰国、越南、印尼四国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结果表明,衡量贸易竞争力的市场占有率(IMR)、CA指数和RCA指数三个指标,泰国最优,越南、印尼其次,中国最低;而运用“双钻石模型”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木薯产业贸易竞争能力较弱,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方面较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处于劣势地位,但在支撑及相连产业方面,则具有显著优势。在木薯产业化方面,对四国木薯种植面积、单产及产业化现状进行分析,并从规模化、现代化、资本化、生产效益五个方面构建一套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指标分析体系,结果表明产业化对木薯贸易竞争力有显著性的影响,且泰国的木薯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于越南、印尼和中国更为成熟,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贸易竞争力增强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所以若想提升中国木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需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寻找相应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木薯 贸易竞争力 双钻石模型 农业产业化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13.7;F7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中国木薯产业进出口逆差现状不容乐观10
  • 1.1.2 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10-11
  • 1.1.3 研究意义11
  • 1.2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11-13
  • 1.2.1 技术路线11-12
  • 1.2.2 结构安排12-13
  • 1.3 创新及不足之处13-14
  • 1.3.1 创新之处13
  • 1.3.2 不足之处13-14
  • 2 文献综述14-19
  • 2.1 农业产业化的国外研究综述14
  • 2.2 农业产业化国内研究综述14-15
  • 2.3 贸易竞争力国外研究综述15-16
  • 2.4 贸易竞争力国内研究综述16-17
  • 2.5 木薯研究综述17-19
  • 3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木薯贸易竞争力理论19-23
  • 3.1 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19-20
  • 3.1.1 规模经济理论19
  • 3.1.2 分工协作理论19
  • 3.1.3 组织创新、变迁理论19-20
  • 3.1.4 交易费用理论20
  • 3.2 贸易竞争力理论基础20-23
  • 3.2.1 比较优势理论20-21
  • 3.2.2 要素禀赋理论21
  • 3.2.3 产业集群理论21
  • 3.2.4 钻石模型理论21-23
  • 4 我国及东亚三国木薯贸易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23-37
  • 4.1 四国木薯贸易现状23-26
  • 4.1.1 贸易平衡23-24
  • 4.1.2 中国与亚洲三国的贸易强度24-26
  • 4.1.3 中国与东盟三国木薯出口比例26
  • 4.2 木薯贸易竞争力指标分析26-29
  • 4.3 亚洲四国木薯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双钻石模型分析29-37
  • 4.3.1 数据来源29
  • 4.3.2 初步结果分析29-33
  • 4.3.3 进一步实证分析33-37
  • 5 我国及东盟三国木薯产业化现状及指标量化37-44
  • 5.1 四国木薯产业化现状37-40
  • 5.1.1 四国木薯种植面积(单位:Ha)37-38
  • 5.1.2 四国木薯单产38
  • 5.1.3 四国产业化组织概述38-40
  • 5.2 农业产业化测度40-44
  • 5.2.1 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0-43
  • 5.2.2 农业产业化水平测度43-44
  • 6 农业产业化与木薯贸易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44-49
  • 6.1 计量模型构建及数据描述44-46
  • 6.2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46-49
  • 7 结论和建议49-51
  • 7.1 结论49-50
  • 7.2 建议50-51
  • 7.2.1 发展木薯生产是基本50
  • 7.2.2 建立木薯生产的产业化组织50
  • 7.2.3 政府大力支持木薯产业50-51
  • 参考文献51-54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美玲;周生茂;韦本辉;林卫东;李宝会;;广西能源木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2 陈显双;李军;;木薯增产新途径——嫩枝嫁接[J];中国热带农业;2007年06期

3 覃杰凤;王文林;韦持章;莫庆道;徐健;韦优;邱文武;;木薯沙床嫩枝繁育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10年02期

4 ;木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J];农村实用技术;2013年06期

5 罗哲斯;何国良;;木薯及其亲缘种的研究[J];热带作物译丛;1963年03期

6 肖玉;木薯在非洲[J];世界农业;1984年10期

7 Peter Hendry;金剑平;;粒子枪——培育木薯品种的新技术[J];热带作物译丛;1993年03期

8 古碧;李开绵;张振文;谢彩锋;李凯;;我国木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3年11期

9 欧文军;罗秀芹;安飞飞;李开绵;;气候变化与我国木薯北移的可能性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14年04期

10 冯献;詹玲;;中国木薯及木薯制成品贸易格局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灰色系统理论在江西木薯引种评价上的应用[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蒋汇川;韦鹏练;李宁;罗建举;;木薯粗根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及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3 周凤珏;许鸿源;白坤栋;施力军;;PP333对木薯生长、光合和蒸腾的影响[A];2003年广西植物生理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晓珍邋彭建军;“汽车燃料”田里种 万坪农民忙增收[N];团结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姚远;木薯转化酶基因家族克隆、结构进化及表达分析[D];海南大学;2013年

2 张杨;木薯光合生理、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的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3 左应梅;木薯光合特性的生理生态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4 周芳;干旱与低温胁迫下木薯基因表达谱分析及鉴定[D];海南大学;2013年

5 韦茂贵;木薯茎秆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化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赖杭桂;木薯2n配子途径诱导多倍体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7 赵超;抗旱胁迫下木薯茎杆中糖类物质的代谢变化[D];海南大学;2013年

8 潘坤;同化物在木薯块根韧皮部卸载的细胞学路径[D];海南大学;2012年

9 闵义;木薯块根淀粉形态发生与积累的酶活性动态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桂楷;南宁市木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尹秀华;木薯生长特性及贮藏对其品质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裴金利;木薯MePho和MeSBE基因家族及其在多种环境下表达模式分析[D];海南大学;2015年

4 李迁;木薯种质抗螨性及其相关MeCu/ZnSOD和MeCAT1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D];海南大学;2015年

5 夏文睿;木薯细胞壁转化酶基因MeCWINV2、MeCWINV5和MeCWINV6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6 杨龙;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积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陈霆;木薯野生种与栽培种光合作用特性及蛋白质组学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8 陈强;木薯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及抗旱功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9 吕瑞杰;中国、泰国、越南、印尼四国木薯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化发展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吴炫柯;不同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一些光合衰老生理特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泰国、越南、印尼四国木薯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化发展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11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9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