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数字金融、信贷约束与家庭消费

发布时间:2021-06-25 17:53
  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缓解了传统金融中的信贷结构失衡问题,深刻影响着家庭消费行为,为破解消费低迷难题创造了契机。基于2013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数据(CHFS),构建代际交替模型和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为了克服数字金融的内生性问题,选取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低、普惠可得,缓解了家庭信贷约束,进而激励了家庭消费;异质性研究也发现,数字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消费的激励作用更明显。研究提供了数字金融影响家庭消费的微观机制,并为引导数字金融促进家庭消费、实现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数字金融、信贷约束与家庭消费


数字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

双曲线,金融发展,现状,和数


国内外经济学家一直尝试着从经济、人口、制度等多个角度研究消费,但从数字金融角度为出发点的研究才刚起步。从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2]开始,众多研究者认为收入是经济中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并在Keynes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收入假说[3]、生命周期假说[4]、持久收入假说[5]、流动性约束假说[6]、预防性储蓄假说[7]等,主要观点是居民将根据自身现期或未来的收入水平进行消费。白重恩等[8]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发现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存在,能够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更大,预防性储蓄倾向更明显。因农业具有周期性生产的特征,同时面临资产和收入双重约束条件,农户必须通过跨期支出(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平滑来防范生活和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实现自身家庭效用的优化。相比以上文献从宏观角度对收入、社会保障因素的研究,微观主体行为的研究更有助于了解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动因。因此,消费研究转向行为经济学视角,朱信凯和骆晨提出真正影响消费决策的可能不是真实的收入波动,而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9]。比较消费效用、自控能力、双曲线偏好、习惯、文化、专家预测等因素,都作为与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有关的研究变量,纳入对消费函数的分析中。金融发展有助于平滑消费和降低居民流动性约束[10]的观点虽早已得到证实,但以往研究较少从信贷约束的角度探讨数字金融作用于家庭消费的中介机制。数字金融的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真正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满足了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各国普遍存在的信贷约束使消费者难以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平滑各个时期的消费。特别是,我国的信贷市场内部发展并不均衡[11],信贷的需求型约束和供给型约束同时存在,金融歧视在区域、城乡、收入阶层间表现不一,因此居民消费受到的流动性约束更为严重。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满足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但是高昂的成本与微薄的利润间的矛盾,让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的作用有限,必须依靠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进行补充。数字金融基于互联网“公平效率”的逻辑,运用数字科技手段,创新应用模式和风控手段,突破了传统征信的数据积累瓶颈,根据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和交易记录来发放贷款,具有精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正规金融的不足,缓解了信贷约束[12]。

路径图,中介变量,路径图,家庭


式中,lnwtcp_w1代表家庭总消费的对数;Medi是中介变量,代表家庭的信贷约束程度;dum_e表示数字金融的使用与否;Xi为控制变量,α、β、γ分别为待估计参数,εi(i=1,2,3)为随机误差项。上述中介作用检验方程可表示为图3。四、实证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  经济研究. 2019(08)
[2]金融可及性、互联网金融和家庭信贷约束——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 尹志超,张号栋.  金融研究. 2018(11)
[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 易行健,周利.  金融研究. 2018(11)
[4]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黄益平,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8(04)
[5]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 谢绚丽,沈艳,张皓星,郭峰.  经济学(季刊). 2018(04)
[6]数字普惠金融、教育约束与城乡收入收敛效应[J]. 梁双陆,刘培培.  产经评论. 2018(02)
[7]金融普惠对我国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分析[J]. 卢亚娟,孟丹丹,王舒鸥.  金融理论探索. 2018(02)
[8]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 张号栋,尹志超.  金融研究. 2016(07)
[9]信贷约束、风险态度与家庭资产选择[J]. 段军山,崔蒙雪.  统计研究. 2016(06)
[10]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本文编号:3249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249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