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的要素属权结构与出口增加值的收益归属
发布时间:2021-09-18 09:05
在生产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一国的生产和出口,并从所在国的出口中获取收益。外资企业的出口增加值中既包括了本国要素所产生的增加值,也包括了外国要素所产生的增加值,形成了外资企业出口增加值中的要素属权结构。研究外资企业出口增加值中的要素属权结构,一方面,有助于学术界理解外国要素流入对于本国要素出口增加值的拉动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术界厘清外国要素流入所形成的要素收益分配效应。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测算发现:2000—2013年在外资加工出口企业中,中国属权要素出口增加值占属地出口增加值的平均比重为65.85%,两者之间的平均背离程度为34.15%。本文进一步运用区分异质性企业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发现:2012年在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中,中国属权要素出口增加值与属地要素出口增加值的背离相对值分别为30.13%和25.32%。本文认为属地出口增加值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外资企业出口中的本国要素收益,研究外资企业出口增加值中的要素属权结构有利于学术界认识增加值贸易中国内要素的实际收益,也可以为一国政府的对外贸易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2002—2018年外资企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贡献
属权要素增加值贸易是垂直专业化在外资企业内部要素层面深化的结果,表现为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张幼文,2005)。正是由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要素层面的不断深化,一国就某一产品某一生产环节的出口增加值中既含有本国要素增加值又含有外国要素增加值。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强调的是各国生产要素就某一产品在某一国家实现专业化生产,此类要素合作型的专业化生产带动了一国生产要素增加值的出口,扩大了分工范围。为了更好地理解属权要素增加值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在Yi(2003)的图示框架基础上来阐述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进而在该图示框架下引出属权要素增加值贸易的理论基础。Yi(2003)的图示框架为学界理解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属地增加值贸易发生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视角,该图示框架也成为日后研究属地增加值贸易的范本。与Yi(2003)的图示框架相同,本文将贸易参与方抽象为三个国家,分别为外国、东道国和第三国。不同于Yi(2003)的是,本文在图示框架中加入了外资企业,外资企业表现为在东道国进行绿地投资,并设厂生产。外资企业作为产品生产的组织者,不仅进口外国中间品,而且“进口”以机器设备和知识要素为主的外国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图2中,外资企业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将外国生产要素配置到东道国,与东道国生产要素合作针对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进行专业化生产,形成了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4))。需要重点分析的是,由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带来的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发展产生三方面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差距、中间产品内向化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J]. 马丹,何雅兴,张婧怡.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9)
[2]中国国际分工收益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分解[J]. 彭支伟,张伯伟.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6)
[3]国民收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平衡分析[J]. 李鑫茹,陈锡康,段玉婉,祝坤福. 世界经济. 2018(06)
[4]中美双边贸易差额再测算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属地与属权融合视角[J]. 陈东阳,张宏. 亚太经济. 2017(04)
[5]制造业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J]. 刘海云,毛海欧.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7)
[6]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J]. 戴翔.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1)
[7]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 罗长远,张军. 经济研究. 2014(06)
[8]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J]. 张杰,陈志远,刘元春. 经济研究. 2013 (10)
[9]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J]. 段玉婉,祝坤福,陈锡康,杨翠红.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09)
[10]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J]. 李昕,徐滇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1)
本文编号:3399862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2002—2018年外资企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贡献
属权要素增加值贸易是垂直专业化在外资企业内部要素层面深化的结果,表现为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张幼文,2005)。正是由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要素层面的不断深化,一国就某一产品某一生产环节的出口增加值中既含有本国要素增加值又含有外国要素增加值。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强调的是各国生产要素就某一产品在某一国家实现专业化生产,此类要素合作型的专业化生产带动了一国生产要素增加值的出口,扩大了分工范围。为了更好地理解属权要素增加值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在Yi(2003)的图示框架基础上来阐述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进而在该图示框架下引出属权要素增加值贸易的理论基础。Yi(2003)的图示框架为学界理解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属地增加值贸易发生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视角,该图示框架也成为日后研究属地增加值贸易的范本。与Yi(2003)的图示框架相同,本文将贸易参与方抽象为三个国家,分别为外国、东道国和第三国。不同于Yi(2003)的是,本文在图示框架中加入了外资企业,外资企业表现为在东道国进行绿地投资,并设厂生产。外资企业作为产品生产的组织者,不仅进口外国中间品,而且“进口”以机器设备和知识要素为主的外国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图2中,外资企业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将外国生产要素配置到东道国,与东道国生产要素合作针对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进行专业化生产,形成了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4))。需要重点分析的是,由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带来的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发展产生三方面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差距、中间产品内向化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J]. 马丹,何雅兴,张婧怡.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9)
[2]中国国际分工收益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分解[J]. 彭支伟,张伯伟.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6)
[3]国民收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平衡分析[J]. 李鑫茹,陈锡康,段玉婉,祝坤福. 世界经济. 2018(06)
[4]中美双边贸易差额再测算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属地与属权融合视角[J]. 陈东阳,张宏. 亚太经济. 2017(04)
[5]制造业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J]. 刘海云,毛海欧.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7)
[6]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J]. 戴翔.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1)
[7]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 罗长远,张军. 经济研究. 2014(06)
[8]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J]. 张杰,陈志远,刘元春. 经济研究. 2013 (10)
[9]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J]. 段玉婉,祝坤福,陈锡康,杨翠红.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09)
[10]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J]. 李昕,徐滇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1)
本文编号:3399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39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