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空间交互作用视角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空间交互作用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从空间交互作用的视角,基于投资、物价、利率、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5个传导机制,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连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家间的经济增长、利率、进口和出口贸易4个经济变量存在同周期性;长期来看,该地区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0.63%和1.02%,但短期内双向冲击的结果均为负;这两种关系在各国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双边贸易 经济增长 GVAR 异质性 空间交互作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前国际资源环境变化背景下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项目编号:09AZD047)
【分类号】:F752.7;F124
【正文快照】: 3笔者根据IMF的Datastream计算得到。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频频出现,国际学术界和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反对中国对外贸易扩张的呼声此起彼伏。根源在于贸易伙伴国国家利益的考量,而这种考量的主要基准是,国家间双边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红;李洋;;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2 张红;李洋;张洋;;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崇明;黄燕辉;;通货膨胀预期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基于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2 张峰;董会忠;宋晓娜;高敬云;殷秀清;;中国东部11省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朱文辉;;西部省区城镇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4 李昱璇;;限购以及限贷政策的退出合理吗?——基于29个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决策;2015年07期
5 苏芳;郑川辉;叶芳;;国际贸易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9期
6 武康平;田昕明;张策;;中国财政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J];技术经济;2015年10期
7 胡碧;路涛;;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地区差异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8 刘少云;;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实证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韩国高;;货币政策与城镇化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31个省市的证据[J];投资研究;2015年03期
10 纪晗;;房价溢出效应与货币政策异质效果:综述与展望[J];金融发展研究;201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雅婕;我国货币政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周菲;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的房地产价格波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3 聂日星;银行财务状况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蒋英慧;基于GVAR模型的我国省际间财政支出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苏宇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李晓龙;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区域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7 张可;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杨婷;货币政策对山西省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9 牛丽;宏观经济因素冲击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昕东;;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2 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3 梁云芳;高铁梅;;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4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5 孔丹凤;Bienvenido S.Cortes;秦大忠;;中国货币政策省际效果的实证分析:1980-2004[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6 王先柱;毛中根;刘洪玉;;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来自房地产市场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7 胡鞍钢;管清友;;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四大可行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何建坤;滕飞;刘滨;;在公平原则下积极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闫成海;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J];世界经济;2003年01期
10 杨子晖;;“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世界经济;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4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5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7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8 仲禾;今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J];市场经济导报;2000年07期
9 冯雷;辽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J];税务;2000年03期
10 熊祖辕;美国的经济增长[J];统计与咨询;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焦方义;;实现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根本任务[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10 张宏亮;;陕西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5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7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8 华;韩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缓慢[N];金融时报;2003年
9 记者 赵金川;印尼经济增长加快[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乐绍延;日经济增长超预期[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6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熊德义;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7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马速利;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空间交互作用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1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