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变化——以中国原木进口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10 18:01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变化——以中国原木进口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结合国际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概念,提出生态比较优势假说,构造了RCF指数,利用2011年的数据验证假说,同时利用1996年~2013年的数据构建生态比较优势贸易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比值对中国原木进口有一定的影响,RCF的增长率越大,中国从其进口原木的增长率也相应变大。最后从生态比较优势形成的角度,对中国林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比较优势 原木 进口
【基金】:基金项目:REDD+对于中国热带木材进口的影响研究(2015-R23)
【分类号】:F426.88;F752.61
【正文快照】: 100083)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键;;海南省生态足迹地域分布与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2 尉蔚;;中国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36期

3 郑欣;程久苗;;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04期

4 周吉光;陈安国;丁欣;;区域生态足迹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基于2000年—2009年安徽省数据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曲艳伟;;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年10期

6 张雷;李月宾;;内蒙古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3年05期

7 刘晟天;;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思路改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05期

8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年10期

9 孙兆敏,刘世新,任世春,韩清芳,李永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10 岳强,陆钟武,段会朱;生态足迹指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2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张令;;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吕红亮;林纪;许顺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宇;艾华;齐晓明;徐琳;;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定西市生态足迹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华新;2005亚太区“生态足迹”揭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4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N];西藏日报(汉);2013年

5 李利彬;“生态足迹”警示全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记者 王翰林;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N];科技日报;2007年

8 张可兴;山西生态足迹全国最大[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胡丽娟;碳排放、城镇化成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因[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伟;浑河流域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华林;基于生态足迹投入—产出模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春霞;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可持续性定量评估与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建兴;中国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与地理分布[D];东北大学;2005年

4 周晔;广西沙田镇农村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欢;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评价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科;基于GIS和生态足迹的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柳阳;甘肃省生态足迹分析评价[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刘春妮;西安市交通生态足迹分析及机动车出行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户朝雪;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敏;基于生态足迹的云南省生态适度人口空间格局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变化——以中国原木进口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39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