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移动支付满意度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8 12:14
本文关键词:第三方移动支付满意度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O2O商业模式逐渐步入正轨,移动支付模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以第三方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服务体系逐渐成为连接市场运行的纽带。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起步较晚并受到政策、技术、用户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限制,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这种支付方式还处于初步成长期,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健全,法律、监管体制还不完善,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几乎都遭受过木马病毒入侵、钓鱼网站链接的诱骗等危害行为,这给用户带来困扰,也影响了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满意度。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索哪些因素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满意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了解消费者对这种支付方式的满意程度并寻求增强满意程度的改进方法。对此,本研究首先根据理论研究构建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满意度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样本数据;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进行拟合和修正;再根据模型验证结果,得到理论模型的路径影响系数和满意度指数;最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1)感知质量对用户满意的贡献最大,其路径总效果为0.532,大于用户期望对用户满意度(0.449)和感知价值对用户满意度(0.408)的正向影响。(2)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用户满意度的负向影响比较显著,其路径效果为-0.423,感知风险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3)用户满意度对用户忠诚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其路径权重为0.66,也就是说当用户拥有较高的满意度时,有66%的可能性会转化为忠诚度;而对用户抱怨的负向路径影响为-0.392,说明当用户不满时,有39.2%的可能性会转为抱怨。(4)目前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感知质量的满意度评价较高,其满意度指数高达81.78。
【关键词】:第三方移动支付 满意度理论 美国顾客满意度(ACSI)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EM)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12-14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方法13
- 1.4.3 研究框架13-14
- 1.5 创新点14-15
- 2 相关理论分析15-33
- 2.1 第三方移动支付及其发展现状15-19
- 2.1.1 第三方支付定义15
- 2.1.2 第三方移动支付定义15-16
- 2.1.3 第三方移动支付分类16
- 2.1.4 第三方移动支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16-17
- 2.1.5 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现状17-19
- 2.2 顾客满意度概念界定及其相关理论分析19-26
- 2.2.1 顾客满意度概念界定19-20
- 2.2.2 顾客满意度理论支撑20-26
- 2.3 满意度典型的相关模型26-29
- 2.3.1 卡诺(KANO)模型26-27
- 2.3.2 技术接受(TAM)模型27-28
- 2.3.3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28-29
- 2.4 满意度评价方法29-31
- 2.4.1 满意度评价方法比较分析29-30
- 2.4.2 结构方程的数学模型及示意图30-31
- 2.5 满意度指数计算方法31-33
- 3 顾客满意度模型构建和研究设计33-46
- 3.1 模型构建33-42
- 3.1.1 提出模型33-34
- 3.1.2 指标体系构建34-38
- 3.1.3 研究假设提出38-41
- 3.1.4 研究样本选择41-42
- 3.2 问卷设计调查42-46
- 3.2.1 问卷的设计42-43
- 3.2.2 预调研43-44
- 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44-45
- 3.2.4 问卷调查中存在问题与总结45-46
- 4 顾客满意度模型验证与实证分析46-61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46-50
- 4.1.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46-47
- 4.1.2 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情况统计分析47-49
- 4.1.3 测量指标的统计分析49-50
- 4.2 信效度检验50-53
- 4.2.1 信度分析50-51
- 4.2.2 效度分析51-53
- 4.3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53-59
- 4.3.1 模型拟合54-55
- 4.3.2 模型修正55-57
- 4.3.3 路径检验57-59
- 4.4 满意度指数值计算59-61
- 5 模型测算结果分析与建议61-68
- 5.1 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的分析61-64
- 5.2 对满意度指数结果的分析64
- 5.3 研究建议64-68
- 5.3.1 挖掘客户需求64-65
- 5.3.2 提供差异化服务65
- 5.3.3 丰富移动支付场景65
- 5.3.4 提升用户体验65-66
- 5.3.5 降低用户使用风险66-68
-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研究结论68
- 6.2 研究贡献68-69
- 6.3 研究展望69-70
- 附录70-73
- 参考文献73-78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滕佳东;陈晓颖;;基于感知价值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意愿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20期
2 李壮;孙英隽;陈妍;;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9期
3 常亚平;刘艳阳;阎俊;张金隆;;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4 何亮;王纯;;基于SOA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设计[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陈新林;;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7年04期
6 韩刚;张皓;吕廷杰;;手机支付商业模式剖析[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04期
7 章舜仲;;基于EBPP的电子商务支付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6年09期
8 白长虹,廖伟;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顾客满意研究[J];南开学报;200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第三方移动支付满意度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5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