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餐饮业空间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21:15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餐饮业空间集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餐饮业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其集聚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围绕“餐饮业是否集聚”、“餐饮业在哪里集聚”、“集聚怎么互相影响”和“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试图全面而深入地对城市餐饮业的集聚做比较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通过修正后的EG指数对上海市的餐饮业集聚水平进行研究,发现上海市餐饮业的集聚处于中等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产业集中度CRn判断餐饮业各指标在空间上的集聚情况,发现上海市餐饮业的集聚是水平相近的餐饮商户在空间上集聚的结果。根据主成分得分发现静安区、黄浦区、长宁区、徐汇区、闵行区、浦东新区这6个区餐饮业的发展水平较高。结合餐饮业的相关指标,对上海市各区县的餐饮业进行系统聚类,将上海市的17个区县分为发展程度依次降低的4类。然后,根据全局Moran值的计算结果,上海市餐饮业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同时,根据局部Moran值的计算结果,上海市的核心城区,特别是静安区和黄浦区,这两个区的餐饮业发展对周边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奉贤区、金山区、青浦区和松江区,这些不与核心城区相邻的区和周围的区的餐饮业都属于较低水平;浦东新区的餐饮业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最后,进一步运用地理联系率和回归模型研究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餐饮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地理空间分布高度一致,而且餐饮业商户数与体育服务业正相关,与卫生服务业负相关。总的来说,对比以往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进展:(1)采用多种方法对上海市餐饮业的集聚特征进行研究,丰富了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2)利用多种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综合研究餐饮业的空间集聚性、空间自相关性及与其他服务业的关系;(3)利用网络数据推进城市餐饮业空间集聚现象的研究,解决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数据获取难度大、样本数据量较小和时效性较差的问题。
【关键词】:餐饮业 空间集聚 空间自相关 空间一致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9.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11
- 1.1.2 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11-12
- 1.1.3 餐饮业的特性12-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目的15
- 1.4 相关概念15-16
- 1.4.1 城市空间结构15-16
- 1.4.2 产业集聚16
- 1.5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16-17
- 1.5.1 研究区域16-17
- 1.5.2 数据来源17
- 1.6 研究方法17-18
- 1.6.1 文献研究法17-18
- 1.6.2 主成分分析法18
- 1.6.3 系统聚类分析法18
- 1.6.4 空间分析法18
- 1.7 技术路线18-20
- 2 研究综述20-30
- 2.1 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国内外研究20-24
- 2.1.1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20-22
- 2.1.2 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22-24
- 2.2 关于服务业集聚的国内外研究24-29
- 2.2.1 服务业集聚现象24-25
- 2.2.2 产业聚集程度测度25-26
- 2.2.3 服务业集聚的研究领域26-27
- 2.2.4 服务业集聚的原因和动力机制27-29
- 2.3 文献述评29-30
- 3 数据处理过程30-33
- 3.1 大众点评网数据的采集30
- 3.2 数据概况30-32
- 3.3 数据的处理32-33
- 4 上海市餐饮业空间集聚现象综合测度及分析33-44
- 4.1 餐饮业空间分布33-34
- 4.2 餐饮业空间集聚程度分析34-37
- 4.2.1 空间基尼系数34
- 4.2.2 赫芬达尔指数34-35
- 4.2.3 EG指数35
- 4.2.4 EG指数的修正35-36
- 4.2.5 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36-37
- 4.3 餐饮业集聚现象空间分布37-43
- 4.3.1 产业集中度分析37-38
- 4.3.2 主成分分析及得分分析38-40
- 4.3.3 系统聚类及分析40-42
- 4.3.4 综合分析结果42-43
- 4.4 小结43-44
- 5 上海市餐饮业空间自相关性分析44-50
- 5.1 空间自相关模型44-45
- 5.1.1 全局Moran's I44-45
- 5.1.2 局部Moran's I45
- 5.2 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45-49
- 5.2.1 全局Moran值结果分析45
- 5.2.2 局部Moran值结果分析45-47
- 5.2.3 空间集聚效果图形分析47-49
- 5.3 小结49-50
- 6 上海市餐饮业与其他服务业相关性分析50-55
- 6.1 空间一致性判断50-51
- 6.1.1 地理联系率50
- 6.1.2 计算结果及分析50-51
- 6.2 相关性模型建立及分析51-54
- 6.2.1 回归模型建立52
- 6.2.2 回归结果分析52-54
- 6.3 小结54-55
- 7 结论、创新点和不足55-58
- 7.1 主要结论55-56
- 7.2 可能的创新点56
- 7.3 研究的不足56-58
- 参考文献58-63
- 附表63-65
- 作者简历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书兴;;中国区域零售业的驱动要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 王建竹;;信息化下城市服务业的空间发展趋势——以北京市餐饮服务业为例[J];城市问题;2014年11期
3 钮心毅;丁亮;宋小冬;;基于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城市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6期
4 李华香;李善同;;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管理评论;2014年08期
5 秦萧;甄峰;朱寿佳;席广亮;;基于网络口碑度的南京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大众点评网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7期
6 叶昌东;周春山;;近20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3期
7 赵椺;严t
本文编号:466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6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