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布哈拉人”与欧亚内陆贸易网络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7-25 21:21
本文关键词:16—17世纪“布哈拉人”与欧亚内陆贸易网络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布哈拉人 商队贸易 西伯利亚新商道 欧亚内陆网络
【摘要】:欧美学界尝以为,自16世纪始,中亚于内陆国际贸易的重要地位趋于衰落,并将其影响因素归结为两个层面。一是乌兹别克等部族的入侵,造成中亚统一帝国的分崩离析;二是受到地理大发现后全球化进程的冲击。实际上,在16-17世纪,中亚的传统商业城镇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繁荣。其中,以"布哈拉人"为主体的商人群体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布哈拉人"作为一个泛化的商业群体,这一时期通过教缘与地缘关系,将中亚诸城镇、草原以及印度、波斯、俄国、中国连接在一起,构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欧亚内陆贸易网络。正是由于"布哈拉人"长期把持对远东贸易的控制权,从而迫使俄国政府自16世纪下半叶始,积极开拓西伯利亚新商道,以摆脱"布哈拉人"主导下的远东贸易体系。由此说明,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二百年间,中亚商队在欧亚内陆依然保持着自身的贸易地位。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
【关键词】: 布哈拉人 商队贸易 西伯利亚新商道 欧亚内陆网络
【分类号】:K103;F749
【正文快照】: 16—17世纪欧亚内陆贸易网络的构建与运作方式是研究后蒙古时代陆路贸易发展史的重要问题。然而,传统意义上对于中亚商路地位的评价是基于一种“西方中心模式”的理论预设,即认为存在一个由欧洲主导下的全球化过程,这一全球化过程是以新航路的开辟发端的。与之相比,欧亚商队贸,
本文编号:573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57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