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

发布时间:2017-08-05 03:21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征信体系


【摘要】:互联网行业和金融领域内在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金融变革的深层次需要,驱动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从2013年全面爆发以来,互联网金融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以余额宝、阿里小贷、财付通、P2P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其触角涉及越来越多的网络普通民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人人都是金融家、人人都是金融受益者的“自金融”热潮。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众筹、大数据金融、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丰富、更高效的投融资、借贷款方式。但是受制于互联网金融特有的内在不确定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初创阶段”的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风险,如何对其进行有效防范,规避特殊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大量参考互联网金融的实际案例,研究了最新的业内动态,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管理方法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在绪论部分,参考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料,指出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第一章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奠定基础;进一步介绍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与传统金融风险不差异,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分类、风险特点。第二章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现有主要模式。重点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我国风险防范。第三章借鉴美国互联网金融的防治措施,为第四章分析我国如何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并对此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健康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征信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5
  •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
  • 0.1.1 研究的背景11
  • 0.1.2 研究的意义11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2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0.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13
  •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3-15
  • 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15-21
  • 1.1 互联网金融概述15-17
  • 1.1.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15
  • 1.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15-16
  • 1.1.3 互联网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6-17
  • 1.2 互联网金融基本的风险概述17-21
  • 1.2.1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17
  • 1.2.2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类17-19
  • 1.2.3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危害19
  • 1.2.4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一般性防范措施19-21
  • 2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现状分析21-34
  • 2.1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1-24
  • 2.1.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21-22
  • 2.1.2 中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形式22-24
  • 2.2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危害24-31
  • 2.2.1 信用风险24-27
  • 2.2.2 法律风险27-29
  • 2.2.3 技术风险29-30
  • 2.2.4 经营操作风险30-31
  • 2.3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现状31-34
  • 2.3.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防范措施31-32
  • 2.3.2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不足32-34
  • 3 美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治借鉴34-40
  • 3.1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34
  • 3.2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34-37
  • 3.2.1 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行为的风险控制35
  • 3.2.2 金融监管当局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35-36
  • 3.2.3 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36-37
  • 3.3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风险防范对中国的启示37-40
  • 3.3.1 认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性37-38
  • 3.3.2 审慎宽松的监管态度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38
  • 3.3.3 完善法律制度,明确监管主体38-40
  • 4 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40-44
  • 4.1 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40-41
  • 4.1.1 完善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40
  • 4.1.2 明确征信标准40-41
  • 4.1.3 完善技术水平,提供技术保障41
  • 4.2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41-42
  • 4.2.1 健全互联网金融领域相关法律法规41-42
  • 4.2.2 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内容42
  • 4.3 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42-43
  • 4.4 建立长效机制规避经营操作风险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晖;李继尊;冯晓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J];中国金融;2014年08期

2 宏皓;;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4年04期

3 胡吉祥;吴颖萌;;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J];证券市场导报;2013年12期

4 张芬;吴江;;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3年11期

5 冯娟娟;;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年29期

6 张明;;警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J];经济导刊;2013年Z5期

7 任曙明;张静;赵立强;;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分类[J];商业研究;2013年03期

8 任高芳;;美国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10期

9 巴曙松;杨彪;;第三方支付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J];财政研究;2012年04期

10 宋世伦;刘岩松;;关于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征信;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622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622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8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