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变迁及其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广州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变迁及其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十三行 通商制度 对外贸易 制度变迁 经济效应
【摘要】:秦汉之际的广州,就已萌发对外贸易活动。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从1757年始,限定仅在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清末,广州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三个时期:1757年至1842年的十三行通商体制实行期、1842年至1860年的十三行通商体制衰落期、以及1860年至1911年的十三行通商体制消亡及广州对外贸易的新时期。随着通商制度的变迁,广州的对外贸易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十三行通商体制是特殊时期的对外通商制度,它的出现和实行造就了广州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通过运用相关历史贸易数据分析十三行通商制度变迁对广州外贸状况的影响,总结出十三行制度变迁与广州外贸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阐明十三行制度对广州外贸活动影响有利有弊之观点。而且,该制度对广州外贸的不利影响是致命的,无法长久维持交易量迅速增长之秩序。正是该制度的致命弊端导致了十三行通商制度的消亡。
【关键词】:十三行 通商制度 对外贸易 制度变迁 经济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9;K249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8-10
- (一)选题缘由8
- (二)研究意义8-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4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14-16
- (一)研究方法14
- (二)资料来源14-16
- 第一章 十三行通商体制前的广州对外贸易16-30
- 第一节 宋代以前的广州对外贸易16-20
- 一、广州对外贸易的兴起16-17
- 二、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17-19
- 三、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19-20
- 第二节 市舶制度时期的广州对外贸易20-27
- 一、宋、元、明时期的市舶制20-22
- 二、宋、元、明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状况22-23
- 三、市舶制度对广州海外贸易的影响23-27
- 第三节 十三行通商体制前的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27-30
-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27-28
- 二、历史传统与国家政策因素28
- 三、人文因素28-30
- 第二章 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历史变迁30-40
- 第一节 十三行通商制度实施期30-37
- 一、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出现30-35
- 二、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发展35-36
- 三、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完善36-37
- 第二节 五口通商时期:十三行通商体制的衰落与消亡37-40
- 一、十三行通商体制的衰落与消亡38
- 二、十三行通商体制衰落与消亡原因分析38-40
- 第三章 十三行通商体制与广州对外贸易的状况40-64
- 第一节 十三行通商体制时期的对外贸易状况(1757-1842)40-54
- 一、贸易主体40-48
- 二、粤海关关税收入剧增48-49
- 三、广州进出口贸易空前繁荣49-54
- 第二节 十三行通商体制结束后的对外贸易状况(1842-1911)54-60
- 一、洋行在贸易中居主导地位54
- 二、粤海关关税收入波动大54-55
- 三、猖獗的鸦片贸易和苦力贸易损害中国利益55-57
- 四、广州对外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57-60
- 第三节 十三行制度终结导致广州对外贸易在全国比重中萎缩的原因60-64
- 一、外贸自主权丧失60-61
- 二、垄断贸易地位丧失61-64
- 第四章 十三行通商体制变迁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历史作用64-76
- 第一节 积极作用64-73
- 一、奠定近代广州对外贸易的基础建设64-67
- 二、孕育广州近代对外贸易方式67-70
- 三、推动当代对外贸易港的形成70-73
- 第二节 消极作用73-76
- 一、不断挫伤贸易参加者的积极性73-74
- 二、无法长久维持贸易秩序的稳定74-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辉;;竞争与共生:对外贸易与广州的建设发展(1912—1936)[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4期
2 利丹;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王永平;;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以广州为例[J];城市观察;2010年03期
4 李铁立;李洋;;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国际化水平分析——广州与亚太主要城市的比较[J];城市观察;2010年01期
5 朱文轶;;1949年的广州[J];文史月刊;2013年03期
6 周兆晴;;以文化产业塑造广州的都市风骨[J];开放时代;1993年02期
7 赵立人;《广州简史》读后[J];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8 方达儿;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9 林树森;;对广州的最满意和最不满意[J];粤海风;2000年03期
10 李俊敬;广州的山山、水水和温泉[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小武;陈立;;2010年亚运会对促进广州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2 刘国成;;广州环境与经济同步走向国际化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科学发展观引领广州经济建设新跨越——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广州模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4 陶惠炳;;浅谈对外宣传广州信息经济建设和发展[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5 庄伟光;宋金芳;凌梅玲;;激活总部经济 提升广州竞争力[A];首届中国总部经济与广州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崔慧霞;;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以广州为例[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平海;朱婧;;广州流通业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A];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集[C];2012年
8 刘亦文;;广州古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王越;;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以广州为例[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张立新;黄银燕;赵明奇;;南国之都广州历史地位的形成[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言语;包容是广州最骄傲的资本[N];民营经济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严利;科学发展促广州之“变”[N];广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毕征 杨明 通讯员 史伟宗;有力支持 有序疏导 有效监督 助力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N];广州日报;2012年
4 记者 耿旭静 刘俊 林晓丽 通讯员 穗发宣 穗经贸宣;优化“广州服务” 壮大“广州制造”[N];广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毕征 通讯员 史伟宗;扎根广州 投资广州 做强广州[N];广州日报;2013年
6 记者 徐海星 通讯员 穗府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加快广州全面发展[N];广州日报;2013年
7 记者 林小昭;天津经济减速 广州或重夺优势[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8 王月辉;三足鼎立支稳广州经济[N];国际商报;2014年
9 ;中国外贸名城——广州[N];国际商报;2001年
10 ;广州工业游 三个“没想到”[N];广州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琼琳;广州近代商贸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巧;广州市商会在经济领域的举措研究(1930-1937)[D];南开大学;2013年
3 孙翔;民国时期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aitikova Aigerim(爱卡);在穗吉尔吉斯斯坦人的休闲偏好与阻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奕萍;广州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丁哲;广州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变迁及其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爱华;民国初期广州民营轮运业的发展(1912—1927)[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侯彪;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探讨[D];暨南大学;2005年
6 许五州;清代广州人口与消费[D];暨南大学;2005年
7 雷蕾;广州大都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演进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胡小军;清代广州茶叶外贸的兴衰及其社会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旭辉;广州电梯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卢勇;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1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65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