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视角下的养老服务业研究
本文关键词:资源整合视角下的养老服务业研究
【摘要】:自2000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快速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截止2015年底,中国60岁以老年人口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6.1%,其中高龄老人超过2400万人,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空巢老人突破1亿人,城镇老年人口平均养老退休金年收入仅2706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仅10772元,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及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低收入、社会总抚养比上升、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等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养老服务事业供给效率形成强大的倒逼压力。当前,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养老服务事业供给效率低,现代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落后,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阶段性特征,存在资源分散和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国此,在社会总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通过资源整合提高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各类资源利用率,才能加快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而使养老服务业成为中国新一轮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国养老服务产业是在养老服务事业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社会化、产业化改革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的养老服务业资源整合应该包括事业和产业两个领域。在养老服务事业领域的资源整合,本文设计了一种“养老服务事业片区化发展模型”:即在县(市)的统一规划下,根据各个乡镇(街道)的比较优势发展面向一个片区的养老服务事业项目,形成片区内优势互补、片区间相互合作的跨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片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格局。在养老服务产业领域的资源整合,本文则设计了一种“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型”:即在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片区内,整合政策、信息、技术、人才、土地、资本金等资源培育良好的区域市场环境,推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革,扶持一批养老服务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基本完整、服务整个片区的产业集群。未来经济是服务经济,也是老龄经济。只有整合来自于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的各类用于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的资源,走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片区化发展和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释放人口快速老龄化蕴藏的巨大红利,托起中国的“夕阳红”,托起中国经济的明天。
【关键词】:资源整合 养老服务业 片区化 产业集群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6;F71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10-11
- 1.2.2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1-13
- 1.3 老龄产业与养老服务业的定义13-16
- 1.3.1 老龄产业13-14
- 1.3.2 养老服务事业14
- 1.3.3 养老服务产业14-16
- 1.4 基础理论16-17
- 1.4.1 资源整合理论16-17
- 1.4.2 产业集群理论17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7-18
- 1.5.1 文献法17
- 1.5.2 访谈法17-18
- 1.6 研究的创新点18-19
- 2 社区型居家养老模式是中国养老历史与现实的选择19-27
- 2.1 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传统家庭养老伦理19-21
- 2.1.1 孝文化19-20
- 2.1.2 传统家庭财产分配制度20-21
- 2.2 2011年-2015年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变化21-22
- 2.3 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家庭小型化及养老功能弱化22-24
- 2.3.1 1971年-2015年中国计划生育制度变迁22-23
- 2.3.2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23-24
- 2.4 迅速膨胀的半失能、失能老人群体与空巢老人群体24
- 2.5 社区支持型居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24-27
- 2.5.1 扩大了家庭的外延,照顾了中国人普遍持有的传统养老伦理25
- 2.5.2 拥有最丰富的养老资源,物质基础和组织基础扎实25
- 2.5.3 拥有最广泛的消费群体,最普遍的适用性25
- 2.5.4 有利于形成养老服务网络,有利于养老资源整合,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产业25-27
- 3 中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7-36
- 3.1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7-29
- 3.2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表现29-36
- 3.2.1 养老服务业有效需求不足29-30
- 3.2.2 养老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30-31
- 3.2.3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31-32
- 3.2.4 体制机制不健全32-33
- 3.2.5 产业政策不健全且执行力差33-34
- 3.2.6 人才结构性不足34-36
- 4 资源整合是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的最优路径36-43
- 4.1 作为一般性产业所遵循的经济学假设36-38
- 4.1.1 资源稀缺性假设36-37
- 4.1.2 理性经济人假设37-38
- 4.2 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所具有的公共物品特征38-39
- 4.3 养老服务业中各部门资源的分散性和低效率39-43
- 4.3.1 政策碎片化39-40
- 4.3.2 组织条块化40
- 4.3.3 生产要素投入分散化40
- 4.3.4 基础设施闲置化40-41
- 4.3.5 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和新技术应用滞后化41-43
- 5 基于资源整合的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型43-56
- 5.1 养老服务事业片区化发展模型43-49
- 5.1.1 片区化模型44-49
- 5.2 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型49-54
- 5.2.1 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模型50-52
- 5.2.2 整合产业集群要素推动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化52-54
- 5.3 养老服务业资源整合模型54-56
- 6 在养老服务事业片区化模型下的医养结合资源整合实证——以昆明市五华区为例56-65
- 6.1 五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现状56-58
- 6.1.1 公办养老院56-57
- 6.1.2 民办养老院57
- 6.1.3 居家养老中心57-58
- 6.2 五华区医疗服务提供现状58-59
- 6.3 五华区目前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情况59-60
- 6.3.1 资金和资源缺乏59
- 6.3.2 医疗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师59
- 6.3.3 老年人对社区医院缺乏信任59-60
- 6.4 五华区医养结合整合途径60-65
- 6.4.1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本框架60-62
- 6.4.2 建立五华区“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体验区62-65
- 7 结论65-67
- 附录67-68
- 参考文献68-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J];求知;2003年12期
2 ;3年要建100个产业集群 江苏发展思路开始出现调整[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26期
3 关红英;国内外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10期
4 许正中,许铭桂,徐睿;培育高新技术原创产业集群的战略选择[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张祝祥;;培育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理论研究;2005年06期
6 张学刚;;加快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J];实践;2005年08期
7 王乃静;;评《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王雪雁;;政府助推: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9 万春霞;;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J];理论与改革;2006年05期
10 魏后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理论参考;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华友;;产业集群演化中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徐斌;李燕芳;;产业集群的识别研究述评[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3 胡志磊;王淼;;县域经济中产业集群问题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袁其刚;朱启荣;张伟;刘斌;李金萍;荆荣梅;谢仕伟;;加快山东省产业集群科技知识溢出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龚绍东;;“蜂巢型结构”:产业集群生成的原生形态解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原毅军;董琨;;价值链视角的临港产业集群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刘长松;;试论政府在产业集群升级中的作用——以大唐镇袜业产业集群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张宏;;产业集群培育的路径与政府作用[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婷;长沙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刘清敏 见习记者 马连鹏;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N];大连日报;2005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钱平凡;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N];经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邹建锋;产业集群:政府不要帮倒忙[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课题组;产业转移带动产业集群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6 白竞;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到18个[N];承德日报;2006年
7 通讯员 王晓光 记者 东文;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N];承德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 王晓光 记者 成玉;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N];承德日报;2007年
9 黄树青;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N];承德日报;2007年
10 贾存斗邋吴广仁;市场主角与助推器 产业集群成就核心竞争力[N];中国工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耀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翁智刚;产业集群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唐华;产业集群论[D];四川大学;2004年
4 赖磊;战略管理视角的产业集群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陈荣仲;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舸;产业集群的生态演化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爱杰;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组织生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会敏;中国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9 单双;临时性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霍苗;产业集群衰退过程中的企业非合作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明;产业集群边界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2 马腾云;产业集群空间网络布局与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高全顺;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世先;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品牌研究[D];西华大学;2009年
5 祖旭东;沈阳市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6 沈松嵩;嵊州市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志强;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赵艳慧;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王树华;产业集群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赵峥;产业集群演变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9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70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