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下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发展的路径分析
本文关键词:比较优势下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发展的路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比较优势理论 RCA指数 经济贸易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进出口商品增长较快,贸易逆差逐渐转向贸易顺差。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倡导的对外企业技术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创新力在不断提高,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商品贸易逐渐形成互补和竞争的关系,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相对较稳定,但也伴随着压力。中国与东盟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性产品的优势互补,加快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对资本密集型出口商品产业的投入,实施适度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加强双边金融设施与交通设施的完善。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比较优势理论 RCA指数 经济贸易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152400410504)
【分类号】:F752.7
【正文快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发展成为涵盖约11个国家、19亿人口的巨大经济体,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加深与东盟的战略互信和地区机制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贸易规模,以及倡议和建立“一带一路”与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海燕 ,刘华;中国与东盟建立防非典出入境检疫合作机制[J];质量指南;2003年12期
2 ;东盟国家商品走俏南宁[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11期
3 ;见证中国—东盟博览会[J];广西党史;2004年06期
4 武文斌;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东盟商机[J];中国经贸;2004年08期
5 ;东盟投资经营壁垒及应对措施[J];中国橡胶;2005年17期
6 ;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闭幕[J];玩具世界;2005年11期
7 陈路芳;;论广西与东盟诸国合作模式的转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谢龙莲;;广东进口东盟水果数量剧增[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6年04期
9 ;“开放广西”——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果展[J];当代广西;2006年13期
10 许宁宁;;中国与东盟:近十五年经贸合作综述[J];中国经贸;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桂香;潘介春;何新华;;枇杷产业在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中的地位(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梁振芳;;积极参与广西—东盟农业合作 推进沿边农业产业化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道超;李晟;;论中国农机参与东盟自由贸易[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4 陆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5 张蕾;陈业渊;罗石荣;;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中缅贸易的影响[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景贵;王吉花;;泛珠三角和东盟经贸合作的障碍与政策建议[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世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市场化战略[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兴华;;抓住中国—东盟合作的历史机遇 加快广西对外开放步伐[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金珍;;2008年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比较研究[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10 郑南;;东盟桥头堡地域文化架构中的昆明餐饮业思考[A];饮食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东京记者 阎海防;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谈判进展缓慢[N];经济日报;2005年
2 曾永联;全力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N];广西日报;2007年
3 记者 喻文杰 通讯员 李彪;35家湘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N];湖南日报;2006年
4 记者 桂榕;加快构建江西与东盟10国的经贸合作桥梁[N];江西日报;2006年
5 本版编辑 辛桦 刘炳辉 肖凌;聚焦中国-东盟博览会[N];中国经营报;2006年
6 伍建青;媒体对接成为广西与东盟交流合作一大亮点[N];广西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杜蔚涛邋本报实习生 方嘉桓;打造中国-东盟人才开发与合作平台[N];广西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天若 韦荣积;搭建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重要平台[N];中国贸易报;2008年
9 记者 宋春风邋赵歧阳;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N];广西日报;2008年
10 博秘;中国—东盟博览会使10+1>11[N];国际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英楠;中、日、韩与东盟三个自由贸易区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5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雯;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孙林;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陈秀莲;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与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史智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天宝;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缘起与功能[D];暨南大学;2011年
2 白剑;美国驻东盟大使—缘起、职能与前景[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怡斐;中日对东盟直接投资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4 张娟娟;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5 刘晨;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慕蓉;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出口货物优惠关税的实施效果研究[D];上海海关学院;2016年
7 曹鑫龙;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郦拓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杨子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郑涵月;中国—东盟FTA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10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71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