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演进、比较优势转型与出口减速
本文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演进、比较优势转型与出口减速
更多相关文章: 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优势 出口减速 M-L指数 面板门限回归 经济转型 效率改进 技术进步
【摘要】:利用DEA方法下的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以及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指数,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面板门限回归,重点考察了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前后对出口的作用变化。研究表明:对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效率改进是促进出口的重要要素来源;当经济发展突破门限后,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同时呈现对出口增长的强劲促进作用,而忽视两者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当前出口减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人口红利与外商直接投资作用式微,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作用增强。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和东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地区经济情况,重视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演进,有步骤地推动传统要素红利向"人才红利"、"制度红利"等新型比较优势的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优势 出口减速 M-L指数 面板门限回归 经济转型 效率改进 技术进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JY11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ZDIXM022)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5_1030)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理论经济学(苏教研[2011]14号)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应用经济学(苏政办发[2014]37号)
【分类号】:F224;F124;F752.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相对放缓,出口增长低位下行,转入“出口不足”状态,剔除汇率等因素,2011—2015年,我国实际平均出口增速不足5%,远低于2004年35.3%的增长率和31.1%的潜在增速1。出口减速成为普遍共识。除了金融危机等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树成;;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2015—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年03期
2 邱斌;唐保庆;孙少勤;刘修岩;;要素禀赋、制度红利与新型出口比较优势[J];经济研究;2014年08期
3 陈红蕾;覃伟芳;;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基于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1期
4 盛丹;包群;王永进;;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集约边际”还是“扩展边际”[J];世界经济;2011年01期
5 傅元海;沈坤荣;;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杨俊;邵汉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状况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7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8 王丰;;人口红利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J];企业导报;2016年20期
2 陈立敏;周材荣;倪艳霞;;全球价值链嵌入、制度质量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3 任志成;刘梦;刘杨;;全要素生产率演进、比较优势转型与出口减速[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年05期
4 许玲;张志强;;基于Solow余值的安徽省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5 张亭;刘林青;;中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比较——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6年08期
6 汤杰新;唐德才;吉中会;;中国环境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静态和动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8期
7 毛良虎;姜莹;;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8期
8 陈和平;祁春节;;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8期
9 李顺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年15期
10 唐晓华;刘相锋;;市场结构、企业性质与产业升级动力[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成;;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当前和中长期经济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14年10期
2 刘树成;;改革宏观调控方式与把握合理区间中线[J];财贸经济;2014年07期
3 刘树成;;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三个冲击波——2014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4年04期
4 匡远凤;彭代彦;;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5 盛丹;王永进;;基础设施、融资依赖与地区出口比较优势[J];金融研究;2012年05期
6 鞠建东;马弘;魏自儒;钱颖一;刘庆;;中美贸易的反比较优势之谜[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7 杨向阳;;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的中国服务业TFP分解——以东部九省为例[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8 魏婕;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测度:1978—2009[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9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10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林;;劳动的社会生产率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关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一点意见[J];经济研究;1982年03期
2 肖牧;计算生产率指标的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7期
3 崔世娟,魏刚,陈良猷;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5 龙飞;戴昌钧;原道谋;;论生产力的生产率测评制度缺陷与改进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6 苏日娜;;服务生产率困境及改进策略[J];经济论坛;2009年24期
7 叶彬;;我国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8 Ben Dolman;欧阳晓灵;谢琪;;澳大利亚生产率不再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J];经济资料译丛;2010年03期
9 张懿玮;徐爱萍;;服务生产率困境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郭悦;产业集聚对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常建新;企业要素错配、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西北大学;2015年
9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文娇;基于环境视角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源;要素配置扭曲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D];复旦大学;2014年
3 梁盼盼;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白婧;低碳约束下甘肃省工业行业生产率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晓丽;信息技术是否提高了我国生产率?[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秀华;我国电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罗丹;出口对生产率及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8 周伟;中国服务业分工深化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李咏;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小企业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魏梦茹;宏观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3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72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