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英国消费者互助行为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5:23

  本文关键词:英国消费者互助行为理论与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助行为 消费合作社 协作消费 团购 消费者互助


【摘要】:随着全球化以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更多的授权,消费者之间也出现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以获得更大的感知价值。事实上,消费者之间的合作现象最早以19世纪的英国消费合作社形式出现。根据社会学理论,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是指为降低环境复杂性与相互间的竞争而发生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互动过程。英国传统的消费者互助行为发生在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目的是为了方便社员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维护社员消费者利益。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领域,互助行为是指一种P2P(Peer to Peer)式的消费者行为,通过相互间出于自发的信息共享以求达到互利共赢的最终目的。英国从传统社会中的消费者互助行为发展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消费者互助行为,有其历史和文化的特征,也有技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消费者互助行为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现代的消费者互助行为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引发了基于互助行为的共享商业模式,特别是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以消费者互助和共享为基础的企业,例如Landshare,CoShopper.com等。这些企业成为欧美许多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的竞争力来源。我国发展共享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学习和研究欧美发达国家基于消费者互助行为的企业发展模式会有助于促进我国共享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主要通过二手资料收集,并分析欧美特别是英国相关企业的网站信息,主要以七家企业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及企业营销学的理论,重点分析英国传统的互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具体模式,进而分析协作消费和团购这两种现代消费者互助行为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以消费者互助行为为基础的企业营销策略建议。
【关键词】:互助行为 消费合作社 协作消费 团购 消费者互助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3.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内容9-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4 研究方法11
  • 1.5 论文结构11-13
  • 第二章 互助行为理论综述13-24
  • 2.1 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助行为13-15
  • 2.2 社会学中的自组织理论15-16
  • 2.3 共享经济16-19
  • 2.4 协作消费心理19-21
  • 2.4.1 禀赋效应20
  • 2.4.2 产品情感依恋20-21
  • 2.5 基于网络的协作消费行为与团购行为21-24
  • 2.5.1 降价预期21-22
  • 2.5.2 团购心理22-24
  • 第三章 英国传统消费者互助行为分析24-30
  • 3.1 英国消费者互助行为的思想渊源24
  • 3.2 英国消费互助合作社模式24-30
  • 3.2.1 英国消费合作社简介25-26
  • 3.2.2 英国消费合作社的原则与目标26-27
  • 3.2.3 英国消费合作社的特点27
  • 3.2.4 英国消费合作社的运营模式27-30
  • 第四章 英国现代消费者互助行为分析30-45
  • 4.1 英国现代消费者互助行为的理论背景30
  • 4.2 基于互联网的英国消费者互助模式30-39
  • 4.3 基于现代消费者互助行为的商业模式39-45
  • 4.3.1 传统与基于网络的协作消费的模式比较39-41
  • 4.3.2 英国消费者的团购互助行为分析41-45
  • 第五章 基于消费者互助行为的管理建议45-51
  • 5.1 深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特征45-46
  • 5.2 重视目标市场的国别细分46-47
  • 5.3 利用网络和数据技术促进消费者互助行为47-48
  • 5.4 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48-50
  • 5.5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与规制的作用50-51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51-54
  • 6.1 本文的结论与不足51-52
  • 6.2 促使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启示52-54
  • 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附录61-65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消费者保护思想与3·15节日[J];福建质量信息;2000年01期

2 王玉清;;消费者你会投诉吗?[J];监督与选择;2000年03期

3 李烨;;新加坡消费者保护(安全要求)注册计划[J];电器制造商;2003年10期

4 刘春有;两岸消费者保护立法比较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丁世和;我国各级消费者协会20年来的成就与作用[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6 于阳春;;消费者社会责任研究初探[J];商业时代;2007年03期

7 郭广辉;戎素云;;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08年02期

8 廖进中;;开创消费者责任意识和科学消费新阶段[J];消费经济;2008年02期

9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孙天琦;张晓东;;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部金融;2010年08期

10 叶芳;;从监管角度看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改革[J];上海金融;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2 赵煊;;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以零售金融产品为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彭涛;;基金产品零售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5 杨亚云;;浅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区工商学会2004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李晓娜;;试论消费者协会的职能扩充[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7 张晓东;;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路径选择与制度解构[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8 岳彩申;张晓东;;后金融危机时代消费者保护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新取向——以英美国家近年来的金融监管立法为例[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9 戎素云;;政府规制与我国市场消费者保护的实现[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10 严宇;;政府的伙伴:新型消费者协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平 刘继红;韩国消费者保护政策的基本框架及未来走向[N];中国工商报;2004年

2 张秀生 海鸣;保护消费者的必要性和措施[N];人民日报;2005年

3 高浩荣;韩国 消费者保护院干实事[N];市场报;2003年

4 锁凌燕;金融消费者保护重在形成合力[N];中国保险报;2010年

5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 赵志;欧盟消费者保护立法历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王小平;消费者的幸福哪里来?[N];市场报;2003年

7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 郭新明 课题组顾问 张健华 课题执笔 孙天琦;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七道防线[N];金融时报;2011年

8 记者 成竹;为两地消费者保护工作添砖加瓦[N];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记者 李国政;总局与蒙古国公平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局再次签署合作协议[N];中国工商报;2013年

10 张炜;银行业消费者保护亟待加强[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欧盟消费者保护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亚娴;我国银行业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许云;产品适合性、侵权和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消费者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4 孙颖;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闫哲;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赵煊;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晓娜;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包容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曲一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沛;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阳春;消费者社会责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2 石小磊;我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3 叶卓;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姚sヒ,

本文编号:76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76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