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西安国际陆港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23:06

  本文关键词:西安国际陆港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陆港 发展水平 模糊综合评价 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内陆地区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陆地区国际贸易额不断增大,海港间为了尽可能拓宽陆地辐射面积,争取更多的货源和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内陆港应运而生。沿海港口和内陆城市的诉求推动了内陆港的建设和发展,在提高通关效率与物流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内陆港发挥了重要的中转枢纽作用。我国内陆港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规范的发展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西安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区,而西安国际陆港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因此,作为连接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枢纽,建设西安国际陆港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兼顾定性阐述和定量分析,对西安国际陆港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目前国内外内陆港研究现状为基础,对内陆港的分类方式、功能、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梳理;其次,对西安国际陆港的发展现状、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剖析,为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对策建议提供技术支撑;再次,客观的选取影响内陆港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把问题分成不同层次,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而后利用模糊集理论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我国各代表性陆港作为西安国际陆港的对比参照,同时对各地区内陆港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清晰,最终得出西安国际陆港发展水平等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国内外典型陆港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从陆港功能、物流发展、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港口合作等方面,对西安国际陆港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陆港 发展水平 模糊综合评价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52.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9-11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11
  •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11-13
  • 1.4.1 研究方法11-12
  • 1.4.2 研究内容12-13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3-16
  • 2 内陆港的相关理论基础16-24
  • 2.1 内陆港的内涵16-17
  • 2.2 内陆港的分类17-19
  • 2.2.1 按地理位置分类17-18
  • 2.2.2 按多式联运方式分类18-19
  • 2.3 内陆港的功能分析19-21
  • 2.4 内陆港的发展模式21-22
  • 2.5 内陆港发展的动力机制22-24
  • 3 西安国际陆港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24-32
  • 3.1 西安国际陆港发展现状24-28
  • 3.2 发展环境28-32
  • 3.2.1 政策环境28-29
  • 3.2.2 产业环境29-32
  • 4 西安国际陆港发展水平评价32-48
  • 4.1 国际陆港发展水平评价体系32-39
  • 4.1.1 内陆港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33
  • 4.1.2 评价模型的选择33-36
  • 4.1.3 指标的选取与评价体系的构建36-39
  • 4.2 实证分析39-45
  • 4.2.1 选取数据39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39-41
  • 4.2.3 各指标隶属度确定和模糊矩阵的生成41-42
  • 4.2.4 模糊综合评价42-45
  • 4.3 内陆港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45-46
  • 4.4 西安国际陆港现存问题46-48
  • 5 国内外典型内陆港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48-58
  • 5.1 国外典型内陆港发展现状48-52
  • 5.2 国内典型内陆港发展现状52-55
  • 5.2.1 东北华北内陆港52-54
  • 5.2.2 西北内陆港54-55
  • 5.2.3 西南华南内陆港55
  • 5.3 国内外典型内陆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55-58
  • 6 西安国际陆港发展的对策建议58-66
  • 6.1 完善国际陆港港口功能58-60
  • 6.2 促进区域物流发展60-62
  • 6.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62-63
  • 6.4 完善内陆人才培养体系63-64
  • 6.5 促进与海港及其他陆港互动64-66
  • 7 结论与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74
  • 附录74-82
  • 致谢82


本文编号:827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827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