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要素收入分配的数据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04 20:54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与对外交流程度不断加深,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国家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家庭中举足轻重的一员。然而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瞬息万变、难以捉摸,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条件恶化等情况层出不穷,“全球化”是柄双刃剑,怎样使好它,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维护对外贸易稳定与国内经济安全的关键因素。而出口商品的结构直接反应一个经济体对外贸易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要素收入分配问题,是从另一个角度探寻出口商品结构的可行路径。要想增加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就必须提升出口商品结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越高,出口贸易方式越复杂,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就越健康。因此认清我国出口商品的现状和特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2研究思路、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之前相关经济学家对于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都局限于总体经济数据,极少将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方法引入贸易领域。并且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由于投入产出表数据不全以及资金流量表更新滞后,国内大多数学者选择使用省际收入法GDP来计算劳动报酬的所占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数据缺失、时间跨度短、统计口径难以统一等问题,缺乏实际参考价值。本文将采用最新的WIOD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了自1995?2009年度全球40个主要国家详细的投入产出数据,提供了一个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要素收入分配数据的有利平台。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经典贸易理论对于出口贸易结构的阐述
Hecksher-Olin模型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当前国际上主流贸易理论之一,它是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的“2X2X2”模型,即在两种资源——劳动和资本,两种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的假定下分析一国的商品出口构成是如何由该国的基础要素禀赋决定的。该模型假设有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其中一个为资本充裕国,另一个为劳动力充裕国,这里的要素充裕是依据两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或总量的相对比例来确定的,且假定两国人民具有相同的偏好,故而享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Hecksher-Olin模型表明劳动要素相对充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要素充裕国则正好相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国的资本劳动比可以影响出口商品构成,甚至更进一步得影响该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构成。

2.2关于增加值贸易的研究综述
基于重复计算的问题,增加值贸易法成为相对来说更为科学的测度手段,它将目光只锁定于最终产品部分,通过层层加权,将中间产品中外国的附加值部分加总至最终产品部分,而后剔除这部分得到包含于最终产品中本国所创造的价值,用来考察本国真实的贸易情况。由于不再需要单独测算中间产品部分,就避免了中间产品多次跨越国境所造成的重复计算问题,所得的出口与进口数据也就能够更好的反应一国的贸易实力,故而增加值贸易法在近期的许多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Meng and Miroudot (2011)研究显示,按照传统统计方式计算,在iPhone贸易方面,美国对中国的逆差高达19亿,而按照增加值贸易法测算,这个数值仅为7300万美元。?正如Koopman e/a/. (2011)所言“准确测度出口来源国的价值链是更好理解上述问题的关键”。
…………

第三章增加值出口算法下要素收入分配的測度与数据说明 ........20
3.1数据来源与说明 ........20
第四章堆加值出口下要素收入分配的測度......... 28
4.1增加值出口的资本与劳动收入测度结果分析....... 28
4.2增加值出口的劳动收入细分结果分析.......... 31
第五章增加值出口要素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37

第四章増加值出口下要素收入分配的测度

4.1増加值出口的资本与劳动收入测度结果分析
依据前一部分所给出的模型,利用Stata软件的相关编程作为辅助,本文测算出了 WIOT数据库中40个国家1995自2005年度增加值出口中劳动与资本收入的具体数值,由于数量巨大,该结果会在附录中体现。从测算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的出口附加值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呈正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出口中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所创造的附加值较大;而同样的,对外开放程度越大的国家,其出口中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所创造的附加值也较大;大多数国家出口中本国所创造的附加值大多均来源于劳动,有少数国家与此情况相反,如印度尼西亚、爱尔兰、墨西哥,也有一些国家出口中的劳动附加值极高,如德国等。除此之外,基于增加值出口算法下的要素收入分解再次证实了里昂惕夫之链——即在美国的增加值出口中,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贡献大于资本,并且显示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增大,1995年美国的增加值出口中,劳动的要素收入份额为57.63%,而资本的要素收入份额为42.37%;到了 2009年,劳动的要素收入份额已上升至60.14%,资本的要素收入份额则下降为39.86%。

4.2增加值出口的劳动收入细分结果分析
基于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并不是一个贸易强国而只是一个贸易大国,其增加值出口中劳动与资本收入分配的结构同一些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很可能来自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劳动要素。那么要真正弄清这个问题,还应从中国的劳动要素入手,考察劳动力的内在构成,更为深入地剖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结构问题。
.........

第五章增加值出口要素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5.1中国贸易大国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人口红利有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这在一般意义上是通用的假设,但是中国的国情使得中国的人口福利情况更为严峻和复杂。一方面人口红利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和丰沛的资本,使得资本和劳动快速结合,短时间内提高了我国的产能,得以迅速抢占海外市场。但劳动的大量供给又导致了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居民购买能力跟不上产能的增长,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同时又由于低水平的人口抚养负担所产生的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推动我国产能过快膨胀,无法自我消化的产能只能大量销往海外市场,造成我国对于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旦国际贸易形势发生波动,就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红利时期中国可以凭借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吸引外资和发展贸易,蓬勃的形势使得相关企业与劳动者很容易忽略在人力资本的积累上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力素质,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只是停留在数量型阶段幵发,而缺乏更深层次的质量型提升。


5.2政策建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段时间内,中国依然是一个中低技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而在彻底改变我国劳动力构成之前,解决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故而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弃中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被锁定在产业链低端,同时也为了升级劳动力结构,中国的出口也不能重复过去高度依赖低技能、廉价劳动力的老路,应适时开始有意识得将出口产业的重心由价格低廉的中低技术劳动力向价格较高的高技术劳动力、熟练劳动力转化,力求提高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争取更高的附加值。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8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