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P2P投资产品的使用意愿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09:20

  本文关键词:P2P投资产品的使用意愿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2P投资产品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风险 信任 独立性


【摘要】:近年来,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产物,已成为学术界研讨的前沿性课题。尽管P2P网贷在中国起步晚,近几年P2P市场上不停地出现企业老板卷款潜逃、提现困难、平台倒闭等现象,但是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旺盛、供给充足,发展前景颇为良好。人们对P2P投资的使用意愿能够体现人们对P2P网贷的接受程度,论文希望通过对此研究,能够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论文在大量研讨以往研究学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了P2P的本质特点,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从信任、人格角度探究,构建了影响人们使用P2P投资的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中引入感知风险理论、信任理论、独立性理论,以出借人的角度分析影响人们使用P2P投资产品的各个变量。在模型建立后,提出假设,进而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然后使用SmartPLS 2.0软件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对之前的假设进行检验。最后根据得到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得出P2P投资产品六大特点中显著影响人们使用意愿的强弱顺序是投资门槛、借款人的信息公开程度、投资收益、P2P平台的实力、投资期限,020模式并未对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人格独立性通过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间接正向影响着人们的使用意愿。最后在分析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P2P网贷的发展和投资用户人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P2P投资产品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风险 信任 独立性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16-18
  • 1.3.1 P2P的发展现状16
  • 1.3.2 P2P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8-19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研究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相关理论20-28
  • 2.0 P2P20-22
  • 2.0.1 P2P的相关概念20
  • 2.0.2 P2P的SWOT分析20-22
  • 2.1 技术接受模型22-23
  • 2.2 感知风险理论23-25
  • 2.2.1 感知风险的相关概念24
  • 2.2.2 感知风险的相关研究24-25
  • 2.3 信任理论25-26
  • 2.3.1 信任的相关概念25
  • 2.3.2 信任的相关研究25-26
  • 2.4 独立性理论26-28
  • 2.4.1 独立性的相关概念26
  • 2.4.2 独立性的相关研究26-28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8-39
  • 3.1 模型中各个主要参考变量28-30
  • 3.2 提出假设30-35
  • 3.3 模型的构建35-36
  • 3.4 问卷设计36-39
  • 3.4.1 问卷项目的形成36-37
  • 3.4.2 问卷发放与回收37-39
  • 第四章 数据分析39-49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39-40
  • 4.2 信度和效度分析40-44
  • 4.2.1 信度分析40-41
  • 4.2.2 效度分析41-44
  • 4.3 实证分析44-49
  • 4.3.1 初始结构模型44-45
  • 4.3.2 假设验证分析45-49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49-54
  • 5.1 研究结论与思考49-51
  • 5.1.1 P2P投资产品特点对使用意愿的影响49-51
  • 5.1.2 人格独立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51
  • 5.1.3 交易信任对使用意愿的影响51
  • 5.2 政策建议51-54
  • 5.2.1 对P2P平台的建议51-52
  • 5.2.2 对政府监管的建议52
  • 5.2.3 对用户使用P2P投资的建议52-54
  • 第六章 结束语54-56
  • 6.1 研究工作总结54
  • 6.2 研究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1
  • 附录61-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浩;;精准广告 再造P2P时代网络盈利新模式[J];中国广告;2006年10期

2 叶青;;P2P商业模式发展道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3 解亚萍;;P2P的大规模在线游戏结构设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罗东;;小额信贷“P2P”[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12期

5 倪月娟;;我国P2P小额网络信贷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27期

6 魏李良;;P2P网络信贷行业的规范发展[J];北方经济;2013年13期

7 ;P2P无线东京大登陆[J];网际商务;2001年07期

8 田东升;;P2P网络信贷危机四伏[J];新产经;2013年02期

9 张志强;;当前我国P2P信贷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3年07期

10 樊融杰;;P2P入侵外汇交易[J];英才;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向阳;吴晓峰;;P2P网络中证书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蔡瑞媛;温小霓;;现代信用借贷的创新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李钧;王新;;P2P存储网络中的冗余维持[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靖;邓倩妮;;Segment Storage System:基于P2P的网络存储服务(英文)[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李红玉;覃海生;;P2P资源搜索算法概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晓玲;钟诚;李智;李锦;张尊国;;基于反馈选择的P2P网络搜索算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汤克明;王创伟;陈];;P2P模拟器的比较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伟;戴跃发;石东海;;P2P网络安全体系结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游寰臻;传统银行竞相涉水P2P网贷 野蛮疯长亟需监管跟进[N];通信信息报;2013年

2 记者 朱雪利;大鳄和小鱼共存的P2P[N];杭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任晓;“国家队”P2P网贷评价体系发布[N];中国证券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曾颂;广州立根再贷款公司酝酿P2P 拓宽小贷再融资渠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新新贷副总裁 陈志飞;P2P网贷应尊重金融逻辑[N];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

6 记者 高谈;P2P投资者连踩四雷 200多万被套[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捷;银行涉水网贷 P2P迎来“正规军”[N];海峡财经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润珠;多家银行摩拳擦掌筹备P2P[N];民营经济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松壑;P2P网贷陷“链式危机” 投资者维权进退迷茫[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新金融记者 袁诚 实习生 张梦龙;P2P“非法集资”第一案追踪[N];新金融观察;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然;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清华大学;2014年

2 刘绘;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卫东;单源P2P组播的系统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万校基;网络借贷(P2P)平台的成长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孝男;移动P2P网络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向辉;P2P网络拓扑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盼;我国商业银行发展P2P的动因及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候亚美;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琦;P2P下载技术在网络应用中侵权问题的刑法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梦桥;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余嘉敏;网络借贷(P2P)平台的量化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飞;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7 颜宝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冯泽敏;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李季;P2P网络借贷中第三方信任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艾丽淑;国内P2P网络借贷逾期率影响因素研究与社区网络构建建议[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5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935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