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2:39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 征信 征信体系 政府主导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出现了以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P2P借贷、大数据金融等为代表的多种新型金融模式,对我国传统金融模式影响巨大。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债务违约现象,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造成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而征信体系的建设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有效解决信用缺失问题,降低交易成本。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建设滞后,存在多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不畅、风险防范能力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缺陷,因此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界定了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相关概念,将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与传统金融征信体系进行对比,总结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内涵和特点,追溯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主要缺陷及其影响。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在理论层面探讨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概括了国外金融征信体系的主要建设模式,分析各个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模式构想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应建设政府主导、企业推动、行业治理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提出将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与传统金融征信体系进行融合的模式构想,并据此指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与传统金融征信体系融合建设的基本方向,并给出示例。建议政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互联网金融征信企业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征信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其参与征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依托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引导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标准。要注重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采集规则,明确信息采集权限,在保护征信对象隐私权的基础上,实现对征信对象较为全面的信用评价;明确征信信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权限,建立追责机制,依法追究侵犯征信对象隐私权的责任;普及征信知识,提高征信权益保护意识,保护征信对象的隐私权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财产权,建立科学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征信 征信体系 政府主导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导论8-13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8-9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9-11
  • (三)研究结构11-12
  • (四)研究创新点12-13
  •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13-18
  • (一)理论基础13-15
  • (二)研究综述15-18
  •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及作用18-27
  • (一)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界定18-22
  •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发展历程22-24
  •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作用24-27
  • 四、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缺陷与影响27-32
  •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主要缺陷27-29
  •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不完善的影响29-32
  • 五、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模式构想32-41
  • (一)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主要模式32-33
  •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模式选择33-36
  • (三)政府主导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与传统金融征信体系融合36-39
  • (四)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与传统金融征信体系融合建设示例39-41
  • 六、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政策建议41-46
  • (一)发挥中央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41
  • (二)激发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征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41-43
  • (三)引导形成互联网金融征信行业标准43-44
  • (四)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法律法规44-45
  • (五)注重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与行业监管45-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什么是互联网经济?[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0年03期

2 刘然;纵论互联网经济[J];市场与电脑;2000年12期

3 唐民皓;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0年05期

4 冉永平;别神化互联网[J];中国职工教育;2000年11期

5 康乔;互联网观点互联网:管制还是放开?[J];中外企业文化;2000年20期

6 ;互联网企业[J];中国乡镇企业;2000年10期

7 张黎刚;互联网错了吗?[J];知识经济;2000年12期

8 宋建民;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经济[J];华东科技;2000年04期

9 潘塞;萧条背后的繁荣[J];商务周刊;2000年03期

10 潇秦;;互联网经济知多少?[J];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鸿平;;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救捞科技信息的传播[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炜;;破译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背后的经济学密码[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徐永华;;新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新转型[A];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企业主要的转型与创新[A];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2013[C];2013年

5 孙晓鹏;;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4: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创新与共享[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钢;互联网经济前景仍然看好[N];国际商报;2001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谢怀军;互联网经济的价值和生产力[N];网络世界;2001年

3 本报记者 逄丹;互联网经济下的网络畅想[N];通信产业报;2013年

4 赛迪智库 贺石昊 栾群;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互联网经济[N];中国电子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伟;互联网电视:互联网企业的“下一盘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6 刘q,

本文编号:1034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34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