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投贷联动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1:46

  本文关键词:投贷联动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投贷联动 商业银行 高科技园区 科技型中小企业


【摘要】: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换挡期,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受到金融支持严重不足的限制,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制约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其实,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强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颁布许多支持中小科技企业金融需求的行政规章,但是,调查表明,大部分的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和资金成本高等问题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有效途径。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贷款模式的致命的缺陷:一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按照规范格式要求制作财务报表,且研发过程风险比较高,轻资产运营,无法符合金融机构关于贷款的资产风险管理要求。居于风险考量,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对中小科技企业谨慎放贷、强化对其贷款审核要求,使企业难以融资、贷款审批程序复杂化;二是交易成本考虑。金融机构基于收益覆盖的考虑,导致中小科技企业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实际利率达到了15%以上,民间借贷利率更高达到60%-80%。三是现有制度不允许商业银行直接对企业进行投资参股,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股权投资分享中小科技企业高风险收益。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迫切需要对传统的贷款模式进行改良与创新。投贷联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出来的。投贷联动,指商业银行与PE、VC等机构合作,通过把中小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进行风险分级控制和对未来收益进行股权化设计的结构化安排来确定双方合作关系,从而在确保金融机构风险可控和成本覆盖前提下,促进金融机构满足中小科技企业金融需求积极性,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联动的共赢模式。本文设计的“投贷联动”机制具体模式是:首先,由园区、政府、风投共同出资成立园区平台发展基金,再由商业银行对园区平台发展基金配套一定比例贷款,并统一由该基金对园区内合格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企业支付固定收益及风险收益,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的联动。其次,根据高科技企业的成长阶段设计了不同投资方式,同时建立园区平台准入评价机制、园区平台担保机制、防火墙隔离机制、投贷后风险预警机制以防范风险。最后为完善该机制从政府、银行以及园区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投贷联动 商业银行 高科技园区 科技型中小企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6.44;F832.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引言7-1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7-8
  • 一、经济背景7
  • 二、政策背景7-8
  • 第二节 研究意义8-9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方法9-10
  • 一、研究框架9-10
  • 二、研究方法10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10-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2-19
  • 第一节 投贷联动模式内涵12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13
  • 一、国内研究综述12-13
  • 二、国外研究综述13
  • 第三节 理论基础13-16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13-14
  • 二、交易成本理论14-15
  • 三、范围经济理论15-16
  • 第四节 国内外实践现状16-19
  • 一、国内实践经验16-17
  • 二、国外实践经验17-19
  • 第三章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原因19-25
  • 第一节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19-20
  • 第二节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20-21
  • 一、商业银行惜贷20
  • 二、融资结构单一20-21
  • 三、融资成本高企21
  • 第三节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21-23
  • 一、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21-22
  • 二、银企双方交易成本较高22-23
  • 三、高风险、周期长的融资特征23
  • 第四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模式探讨23-25
  • 第四章 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的主要模式25-31
  • 第一节 投贷主体分离模式25-27
  • 一、投贷联盟25-26
  • 二、选择权贷款26-27
  • 第二节 投货主体结合模式27-29
  • 一、绕道参与直投27-28
  • 二、明股实债模式28
  • 三、直接开展股权投资28-29
  • 第三节 现有投贷联动模式存在的问题29-31
  •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与高科技园区“投贷联动”体系设计31-43
  • 第一节 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31
  • 第二节 构建科技金融事业部的体系架构31-35
  • 一、职能部门设置32-33
  • 二、资源数据库建设33-34
  • 三、信息化系统建设34-35
  • 第三节 银行与园区“投贷联动”机制操作模式构建35-40
  • 一、“投贷联动”模式设计35-36
  • 二、产品体系设计36-39
  • 三、投资收益测算39-40
  • 第四节 银行与园区“投贷联动”机制的风险防范40-43
  • 一、制定园区平台准入评价体制40-41
  • 二、建立园区平台担保体制41
  • 三、设置防火墙隔离体制41-42
  • 四、设立投贷后风险预警体制42-43
  • 第六章 完善银行与园区“投贷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43-46
  • 第一节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43-44
  • 一、适当放开股权投资限制43
  • 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43-44
  • 第二节 商业银行自身的策略选择44-45
  • 一、多渠道挖掘企业客户资源44
  • 二、做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44-45
  • 第三节 加强园区投资平台的管理45-46
  • 一、规范园区平台运作机制45
  • 二、培养科技和金融复合人才45-46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46-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晓阳,李新永;建立创新基金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北方经贸;2000年01期

2 ;创新基金将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年Z1期

3 燕小青;拓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J];中国乡镇企业;2000年Z2期

4 ;4亿元创新基金即将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J];新材料产业快讯;2000年02期

5 王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与对策研究——对浙江省一千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J];软科学;2001年03期

6 陆立军;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年07期

7 汪洋;迎接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世纪发展的明天──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访谈(下)[J];今日科技;2001年05期

8 梅其君;产品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J];科技成果纵横;2001年02期

9 国智;创新基金托起明天的太阳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下茁壮成长[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04期

10 陆立军,周国红;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永泰;管瑶;王艳婷;;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提升模式和发展对策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2 石秀华;杜春丽;;抓住倒逼转型机遇 政府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基于青山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对武汉市借鉴意义的实证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刘降斌;;完善我国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支持体系的研究[A];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晓英;;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5 王莉娟;;构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6 姜红;;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青岛经济稳定增长[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7 魏迪;;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模式探究——基于三螺旋理论[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小川;王盛;;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主力军[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9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指引[A];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专委会学术交流会、成都市2007科技年机械工程学会粉冶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尹建华;苏敬勤;;基于协同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模式[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颖慧 潘思旋;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良药”[N];证券日报;2004年

2 记者 刘莹;24家企业首批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路线图计划[N];科技日报;2005年

3 胡晓伟;构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金融平台[N];天津日报;2005年

4 钟杰 白俊峰;天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方天舟;天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破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6 魏连明;天津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计划[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记者 张原;天津市政协力促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记者 白俊峰 通讯员 学勤高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N];天津日报;2006年

9 云南大学 秦德智邋姚超;科技型中小企业亟需政府的大力支持[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张维维;新区将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达;基于生态位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费腾;中、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郑霞;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周国红;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6 仲玲;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唐丽艳;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要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洪生;科技型中小企业云融资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刘清华;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玉娥;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岩;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白丽丽;我国政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3 饶庆丰;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薇薇;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孟祥儒;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机会发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鹏;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张全有;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吕靖烨;西安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9 程超;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探索[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10 徐彬;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要素构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6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36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