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R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LCR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巴塞尔协议Ⅲ》的颁布标志着国际上已经对流动性风险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它推出了两个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现金比率(NSFR),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监管。国际上诸多国家均以《巴塞尔协议Ⅲ》为蓝本制定了新的监管标准及实施方案,我国也将LCR纳入本国的监管指标范围内,并要求高级法银行于2017年公开披露相关指标信息。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LCR的应用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同时,本文使用16家上市银行2007年-2014年的数据计算得出LCR指标值,运用Stata 13对LCR的影响因素做了面板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得出商业银行净利润与LCR呈正相关的关系,流动性比例与LCR的变化方向一致,而存贷比与LCR没有明显的关联。结合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本文给我国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减少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水平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要通过多渠道增加资本金,补充流动性资本数量,提高LCR指标值并提高流动性水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调整业务方向以降低资本损耗,需要合理使用金融创新工具来转移风险。
【关键词】:LCR 商业银行 流动性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提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4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1-12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2-14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4-16
- 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16-25
-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特征16-18
- 2.1.1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16-17
- 2.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17-18
-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18-20
- 2.2.1 内生性因素18-19
- 2.2.2 外部影响因素19
- 2.2.3 其他种类风险的影响19-20
- 2.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20-23
- 2.3.1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理论20-21
- 2.3.2 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方法21-23
- 2.4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3-25
- 2.4.1 顺应国际上银行业的管理趋势与要求23
- 2.4.2 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稳健的发展23-25
- 3 LCR指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25-32
- 3.1 《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25-26
- 3.1.1 推出《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25
- 3.1.2 流动性监管新指标LCR和NSFR25-26
- 3.2 LCR指标在主要国家的实践26-29
- 3.3 LCR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29-32
- 3.3.1 有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水平29
- 3.3.2 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要求提高29-30
- 3.3.3 竞争更加激烈使利润空间受到挤压30
- 3.3.4 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30-32
- 4 LCR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2-42
- 4.1 变量的选取32-33
- 4.2 数据的获得33-35
- 4.3 模型的设定35-36
- 4.4 实证检验分析36-40
- 4.4.1 变量的统计特性36-37
- 4.4.2 混合回归检验37
- 4.4.3 固定效应模型检验37-38
- 4.4.4 随机效应模型检验38-39
- 4.4.5 豪斯曼检验39-40
- 4.5 实证检验结论40-42
- 5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2-51
- 5.1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现状42-45
- 5.1.1 从存贷比和存贷差的角度衡量42-44
- 5.1.2 从流动性比例的角度衡量44-45
- 5.2 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现状45-48
- 5.2.1 不良贷款率较高藏风险45-47
- 5.2.2 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严重存隐患47-48
- 5.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48-51
- 5.3.1 缺少主动管理意识48-49
- 5.3.2 缺少成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49
- 5.3.3 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不完善49-50
- 5.3.4 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50-51
- 6 LCR视角下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51-55
- 6.1 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51
- 6.2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51-52
- 6.3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期限错配52-53
- 6.4 合理运用金融创新工具53
- 6.5 监管机构需加大监督力度和范围53-55
- 7 总结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文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05年12期
2 陈瑞义;郭颖峰;;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4期
3 周畅;;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7年01期
4 刘锡良;;也谈商业银行流动性[J];中国金融;2007年04期
5 金剑峰;;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及其治理[J];金融经济;2007年10期
6 武汉市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2期
7 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8 柯珂;;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扩大的主要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54期
9 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纵横;2007年21期
10 闫新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鹏飞;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急需加强[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夏志琼;重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N];证券时报;2013年
3 栗志纲;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管理[N];金融时报;2000年
4 黄庭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N];经理日报;2007年
5 周萃;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面临考验[N];金融时报;2008年
6 记者 周芬棉;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N];法制日报;2013年
7 建设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 宋彦勇 辽宁省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 温晓卓;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及最新理论进展[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8 ;找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着力点[N];上海金融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夏青;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于2018年底前达100%[N];证券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周萃;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2018年年底前应达100%[N];金融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林阳;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杨文泽;商业银行流动性建模、预测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楼铭铭;商业银行流动性层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艳兵;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许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成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剩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浩;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子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杨亚;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涛;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8 赵敏;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喜文;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英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42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4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