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化转型的业务协同问题探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化转型的业务协同问题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控股集团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多元化经营 集团业务协同
【摘要】:基于我国90年代末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较多逾期不良贷款,金融风险开始逐步上升,加之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成为当时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隐患。我国政府审时度势的分析了当时国内棘手的金融问题,同时吸取采纳了国外的经验教训与改革成果,决定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应于不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集中收购、管理以及处置。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先行试点,于1999年4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宣布成立。2010年6月29日,国家财政部以独家发起设立的方式,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整体变更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营范围也由不良资产处置为主的相关领域扩展到多个金融服务领域。2012年,公司引入社保基金、中信资本、UBS AG、以及Standard Chartered Financial Holdings四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16.54%的股份)。2012年12月12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本论文首先拟对国内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背景、发展动态、经营情况等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针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非金融控股集团商业化转型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探究,特别重点研究分析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阐述其必要性和现实当中的实际意义。并针对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化转型所采取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进行SWOT分析,对该模式下公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包括在市场竞争中多元化经营格局下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相应的阐述和分析,得出“须研究发挥业务协同优势"的主要分析结论;多元化经营中业务协同是核心,其次将重点根据信达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着重探究其多元化经营格局下的各金融板块业务线路,以及子公司金融机构业务间如何建立起有效长久的业务协同模式。其中拟采用对标研究的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平安集团协同的经验与教训,从中找寻相应的启示,从而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协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设计相应的策略。然后,再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真实业务协同案例,阐述集团业务协同的效果与启示;最后,得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在整篇论文的结构安排上,主要分前后阐述“商业化战略转型”和“业务协同”两个内容主题,而“业务协同”问题又是由“商业化战略转型”问题的分析结论引出。本论文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商业化转型过程和现状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客观的分析,并对目前多元化经营模式下最为重要的业务协同问题提出有实际价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通过本论文所阐述的研究结论,希望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长远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控股集团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多元化经营 集团业务协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2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发展趋势10-14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11-14
-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14-17
- 一、研究的目的14-16
- 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16-17
- 第三节 本选题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安排17-20
- 一、研究方法17-19
- 二、论文结构安排19-20
- 第四节 研究理论20-21
- 第二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发展与经营21-43
- 第一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与发展21-36
-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背景以及对社会的积极贡献21-24
-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与商业化转型24-36
- 第二节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分析36-41
- 一、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介36-38
- 二、信达公司转型为金融控股集团的实践分析38-41
- 第三节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多元化经营SWOT分析41-43
- 第三章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协同研究43-57
- 第一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协同的效应43-44
- 第二节 信达公司的集团业务协同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4-48
- 一、业务协同现状44-45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45-48
- 第三节 国内外金融控股集团实现协同的经验与启示48-52
- 第四节 信达公司业务协同策略和建议52-57
- 第四章 信达公司业务协同案例分析57-64
- 第一节 A公司资产管理项目案例分析57-61
- 第二节 A公司项目经验启示61-64
- 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64-67
- 第一节 研究结论64-65
- 第二节 前景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洁;张洁;于宏礼;;基于业务协同的轴承制造工艺信息化管理[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李卫忠;;智慧宁波建设继续前行[J];中国信息界;2013年05期
3 王晓;励文伟;;调控岗位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27期
4 李美茹;;业务协同深度挖掘企业资源[J];中国电信业;2007年11期
5 张立;;智慧高速应急管理平台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年S1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燕娜;业务协同与管控兼顾[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田梦;企业协同的四层架构[N];计算机世界;2008年
3 ;支撑多地业务协同[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闫昆仑;电子审批路还有多远?[N];南方日报;2012年
5 李锋白;用SOA支撑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沈建苗 编译;让IT与业务协同[N];计算机世界;2007年
7 茂名市信息产业管理办公室 庞严冬;茂名市:抓住规划和投资两个关键环节[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邱燕娜;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整合阶段[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9 刘威;品牌战略管理强化品牌组合内的协同作用[N];中国建设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谭啸;信息化华东境界[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里越;多业务协同系统服务组合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秦学;智慧政务业务协同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周康渠;面向客户集成的产品网络化定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王元放;基于三大要素系统的上海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框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作伟;汽车配件销售及物流业务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林夏;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化转型的业务协同问题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3 杨黔;钢铁企业销售业务协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2年
4 陈刚;县级林地落界数据多业务协同更新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5 肖骏;基于SOA技术的跨网络业务协同系统设计[D];中山大学;2014年
6 何勇;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复烤企业烟叶业务协同能力提升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7 穆小龙;新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内部业务协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张燕妮;基于SaaS平台及通用数据交换的业务协同售后配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黄龙;林业移动巡护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陈琳;基于SOA架构的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3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5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