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变动及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变动及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10年
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变动及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
李俊
【摘要】: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密切相关,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直接影响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而货币乘数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在回顾了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规范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变动及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利率、一年期居民定期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GDP增长率、国内物价水平、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状况、资金交易和清算成本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变动是近年来超额准备金率下降的直接原因。同时,研究也发现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我国货币乘数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已经显著影响了货币乘数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准备金制度的重新设计将有助于降低货币乘数的波动,提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33;F8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松;;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与需求内生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2 巴曙松;转轨经济中的货币乘数波动与货币控制[J];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01期
3 陆岷峰;;存款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管理[J];河北金融;2008年07期
4 刘亦文;黄静寅;;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J];海南金融;2008年02期
5 王楚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陈昭;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7 胡瑜;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3年02期
8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9 张迎春;;近年我国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经济学分析——兼析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何以趋于弱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11期
10 刘波;盛松成;;略论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货币理论[J];金融研究;198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炜;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赵振华;我国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袁秀霞;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4年
4 王相东;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永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邱军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比较及其在我国运用的有效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袁成刚;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5 蒋兆阳;试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齐美东,杜鹃;应对虚拟经济负效应的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林慧文;朱海洋;;民间金融:在重新认识与强化监管中求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9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岳彩军;;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俊彬;;略论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尹德洪;;早期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研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曙光;;资源要素租金与国有企业改革——兼论重建“全民所有制”[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8年
9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樊国萍;;试论墨子“名实论”对分析金融危机的启示[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越;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学雁;金融时间序列模式挖掘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东芳;离散模型下的美式期权定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意定,袁秀霞;中小企业贷款银企动态博弈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2 华桂宏,成春林;重新认识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混业趋势与现行分业监管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3 翁舟杰;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在内外均衡中的困境[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4 赵征;;近期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效果为何不明显[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5 秦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如何?[J];银行家;2003年09期
6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7 魏永芬,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5期
8 许文彬;;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9 徐强;中国货币供给、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兼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选择[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10 陈柳钦;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若愚;[N];上海证券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花荣;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02年
2 张士军;存款准备金制度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3 周莘惟;论中国货币政策之中介目标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高丽娟;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民;;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2 胡海鸥;季波;;墨西哥的零准备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4期
3 姜永宏;刘晓娜;朱锦峰;;我国近期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控制[J];南方金融;2007年08期
4 周鹏博;;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10年07期
5 石良平,肖海燕;通货紧缩的货币根源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6 贾婧;;流动性过剩浅述[J];硅谷;2008年14期
7 王晓阳;蒋兰萍;;关于货币供给的几个问题[J];金融研究;1991年08期
8 周光友;;电子货币对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程建伟;;货币乘数公式推导中的几个问题[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年04期
10 陈彦华;;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乘数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庆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利率结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2 朱志斌;;金融创新下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曾康霖;;金融领域中的矛盾分析[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5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7 苏文川;;服务国家建设 服务商业银行——代前言[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8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10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进之;[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杜艳;[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袁小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赵慈拉;[N];中国证券报;2010年
5 卓夫;[N];金融时报;2003年
6 特约撰稿 莫凡;[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朱思爽;[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8 记者 由曦;[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石海平;[N];证券日报;2003年
10 于力;[N];中国证券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2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5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齐巍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10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变动及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元婷;我国广义货币乘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96-2010)[D];青岛大学;2011年
3 韩东;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4 李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孙犇;我国货币乘数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严光贤;中国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及理论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莹;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刘宜;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郭艳艳;基于银行存贷款特点的货币乘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翼;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形成机理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变动及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13732.html